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24|回复: 7

[器材问题] 观赏鱼主要鱼病及其药物使用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7 12: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种主要鱼病


(一)细菌性腐皮病   病初在背鳍下方或臀鳍上方出现红斑,后扩大成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分界明显,似烙印,继而表皮腐烂,严重时深及肌肉,甚至穿孔,骨刺和内脏外露。本病发展极快,死亡率很高,流行于春末和整个夏季。多见于金鱼,锦鲤。可选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疗。热带鱼因水温比较高,常年都可发生 .                            
(二)细菌性腐败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脱鳞,鳞基充血,鳍端烂蚀,鳍条间组织破坏,鳃盖和上下颌常出现红斑,鳃盖表皮有时烂掉,露出鳃盖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金鱼,锦鲤常发。病鱼游动缓,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治疗同细菌性腐皮病。
(三)烂鳍病   鱼鳍破损变色无光泽,烂处有异物,或透明鳍叶发白,白色逐渐扩大,严重时鱼鳍残缺。本多流行于夏季。热带鱼鳍薄,容易碰伤折断,而患此病。可选用食盐,抗生素等治疗。
(四)鳞立病   本病又称竖鳞病,松鳞病。是由于点状极毛杆菌感染所致.病鱼鳞片开张似松果,鳞片基部水肿充血,严重时鳍基充满半透明或含血液体。后期鱼腹膨大,失去平衡,不久死去。一般流行于水温低的季节。金鱼,锦鲤,热带鱼特别是老龄鱼易患此病。可选用食盐,呋喃西林,抗生素等治疗。
(五)水霉病   本病又称白毛病。水霉菌从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棉絮状,灰白或青白色菌丝。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可使病鱼衰竭死亡。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碰伤,冻伤的幼鱼易患。可选用食盐,孔雀石绿等治疗。
(六)表皮增生病   本病由病毒引起。皮肤逐渐增厚,局部呈乳白色。严重增厚时形成突起。多发于金鱼。
(七)锚头蚤病   本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锚头蚤是种小桡足类动物,虫体头部钻入鱼的皮肤肌肉,虫体像短针样挂在鱼体上,拔下虫体,可见铁锚样头部。患处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易被病菌入侵,造成死亡.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弱,消瘦。锚头蚤在15~33℃时均能繁殖,流行期很长,易寄生于个体较大的鱼体。可选用敌百虫,高锰酸钾治疗。
(八)虱病   鱼虱形似臭虫,灰绿色略透明,清晰可见。鱼虱在鱼体爬行叮咬,使鱼急躁不安,急游或擦壁,寄生于一侧,可使鱼失去平衡。鱼病食欲大减,瘦弱。伤口容易感染。4~8月流行,流行地区很广。可选用敌百虫,福尔马林等治疗。也可把鱼放入冷水,鱼虱受惊离开鱼体,而后换水养鱼。
(九)指环虫病  指环虫寄生于鱼鳃,随着虫体增多,鳃丝受到破坏,后期鱼鳃明显肿胀,鳃盖难以闭合,鳃丝暗灰或苍白。病鱼不安,呼吸困难,晚期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消瘦。指环虫适宜生长水温为20~25℃,多在春末至秋季流行。可选用敌百虫,高锰酸钾等治疗。
(十)三代虫病   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使鱼的局部粘液增多,呼吸困难,体表无光。病鱼不安,时而狂游,食欲减退,消瘦。适宜繁殖水温20℃,4~5月份流行,北方较迟。可用敌百虫治疗。
(十一)口丝虫病   口丝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鳃和体表有一层乳白色粘液,云状,故又名白云病。鳃丝淡红,皮肤发炎无光。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逐渐消瘦。常引起大批死亡。适宜繁殖水温为12~20℃,多发生在2~5月份,可选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硝酸亚汞,食盐等治疗。
(十二)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其原因是由原生动物中的一种名叫小瓜虫的纤毛虫寄生鱼体.大量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0℃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亡。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十三)斜管虫病   斜管虫寄生于皮肤和鳃,局部分泌物增多,逐渐形成白色雾膜,严重时波及整个鱼体。病鱼消瘦,鳍萎缩,不能充分舒展,呼吸困难,呈浮头状。经过越冬,水温回升到12~20℃时,易发此病。可选用高锰酸钾,食盐等治疗。
(十四)车轮虫病   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鳃,也能寄生于鱼鳍和头部。病鱼瘦弱,体色无光,严重时鳃遭破坏,呼吸困难,游动缓慢,常浮于水面。可选用亚甲蓝、食盐、福尔马林治疗。
(十五)肠道病   病鱼肛门拖着一条黄色或白色粪便,游动时不掉不散。严重时肛门发炎。轻压腹部有黄水或血水流出。金鱼吃的过饱,或吃了未煮熟的含淀粉过多的饲料,同时水温又急剧下降都能引起本病。病原体感染也可引起肠道病。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十六)打粉病   本病由于体表寄生嗜酸卵甲藻引起,故又名卵甲藻病。背部先出现白点,后扩展重叠似米粉裹身。在水温22~32℃,氢离子浓度316.3~10000nmol/L(PH5~6.5)时易发此病。
(十七)气泡病   又叫烫尾病, 鳍上出现气泡,严重时气泡附着处溃烂,失去观赏价值。由于水中溶解氧过饱和,大量氧气形成微型气泡,气泡附到鱼体上而得病。水中浮游生物过多、自来水在烈日下直晒、水族箱置于南窗或暖气片上都会发生气泡。及时换水,改善水质,泡泡便自会消失,消除病因,以防止本病的发生。
(十八)感冒   水温骤变,使鱼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发病。鱼静止不动,严重时浮于水面,皮肤和鳍失去原有的光泽,颜色暗淡。热带鱼易患此病,必须注意预防。
(十九)水泡眼致残   操作不慎易造成金鱼水泡眼致残。一侧水泡眼致残瘪塌,及时用小号注射针抽取另一只健康眼中的液体补给残眼,使两眼大小相等,这样残眼可以长好,两眼都可恢复原状。操作时注意消毒,防止感染。
     
        
常用药物使用方法


(一)呋喃西林   治疗细菌性腐皮病用20ppm溶液,药浴10~20分钟。细菌性腐败病用2~3ppm,药浴2~3分钟。对细菌性鳞立病和锚头蚤病分别用1.5~2ppm和1~1.5ppm全池泼洒。
(二)孔雀石绿   对水霉病,水温20℃以上,用2~3ppm水溶液药浴1小时,也可用1﹪水溶液涂抹患处。防治金鱼卵水霉病,用3ppm水溶液,药浴尚未进入发眼期的鱼卵5~10分钟。对小瓜虫病,水温20~26℃,用0.3~0.4ppm水溶液,药浴2小时。
(三)福尔马林   对鱼虱病用500ppm水溶液药浴30分钟。对车轮虫病,用200~250ppm水溶液药浴1小时。对小瓜虫病,与孔雀石绿合用效果很好,水溶液中含福尔马林200~250ppm、孔雀石绿1~2ppm,药浴1小时。
(四)高锰酸钾   对锚头蚤病,水温15~20℃时,用20ppm水溶液药浴1.5~2小时;水温21~30℃时,用10ppm水溶液药浴1.5~2小时。或用100ppm水溶液涂抹虫体和伤口,30分钟后将病鱼放回水中,第二天再进行1次,然后全池泼洒,使水体含药1~1.5ppm。对指环虫病用20ppm水溶液药浴,水温10~20℃药浴20~30分钟,水温20~25℃时药浴15~20分钟。对斜管虫病、口丝虫病,用20ppm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
(五)硝酸亚汞    对小瓜虫病用2ppm水溶液药浴,水温15℃以下时药浴2小时,15℃以上时药浴1~1.5小时。病鱼多,全池泼洒时,池水含药0.1~0.2ppm。对口丝虫病也以同样浓度全池泼洒。
(六)食盐   对细菌性烂鳍病,用3~4﹪水溶液药浴10分钟。对鳞立病用2﹪水溶液药浴10分钟。对车轮虫病、口丝虫病、斜管虫病等用1﹪是溶液药浴1小时。对水霉病用1﹪水溶液药浴30分钟,每天1次,连用3天;或用3﹪水溶液药浴5分钟,每天1次,病愈为止。
(七)亚甲蓝   对车轮虫病可全池泼洒,使水体含药2ppm。重复多次。
(八)漂白粉   对细菌性腐皮病、烂鳍病一般全池泼洒,使水体含药1ppm。
(九)硫酸铜   对口丝虫病、车轮虫病全池泼洒,使水体含药0.5~0.7ppm,也可与硫酸亚铁合用,以5︰2配合,全池泼洒,使水体含0.7ppm。使用时先用热水溶解。
(十)敌百虫   对锚头蚤、虱、指环虫、三代虫等,用90﹪晶体敌百虫0.7ppm水溶液药浴20~30分钟,也可全池泼洒,使水体含药0.2~0.4ppm。
(十一)抗生素    对鳞立病用青霉素使每平方米水体含1500万~3000万国际单位。对细菌性疾病可用10ppm土霉素或四环素药浴,也可用氯霉素、四环素等制成药饵饲喂。
(十二)磺胺类药物    磺胺药物如磺胺嘧啶、新诺明、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等与抗菌增效剂如甲氧苄氨嘧啶、二甲氧苄氨嘧啶等并用,可增效数倍至数十倍。一般按磺胺类药物5份与抗菌增效剂1份配合。如药店出售的复方新诺明、敌菌灵、复方敌菌净等,可以试用。

注:   ppm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ppm是农业生产活动中防治病虫及根外追肥时对用量极少的农药或肥料进行稀释时所表示的使用浓度单位,通常叫“百万分之……”。
   如1ppm即百万分之一,150ppm即百万分之一百五十等等.
   也就是说,在配制1ppm浓度时,1克药或肥料(指纯量)加水1吨(1000000克),依此类推。这些药或肥料一般只有百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的纯量,其它均为填充物。所以,在配制药或肥料使用浓度时,要根据药或肥料的纯含量以及需要稀释的浓度(用ppm单位)确定加水量。
   其计算公式是: 每克药或肥料的加水量=1000000×药品(肥料)含量(%)÷浓度(ppm)
   例如:需用15%的药配制成300ppm的药液,来使用的话,1克药需加多少克水呢?按计算公式计算如下:
   加水量=1000000×15%÷300=500(克)
    即1克15%的药加水500克,即可配制成自己所需要使用的300ppm的药液。
    ppm换算成‰为:1ppm=0.001‰。


   【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编辑而成,希望对更多的观赏鱼爱好者在养鱼过程中有所作用。】
发表于 2009-1-7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沙发坐,真好,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14: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利于学习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15: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16: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9: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高诺于2009-01-07 15:45发表的 :
是原创吗?
回高版的话,经多年收集的资料,加上30年左右的养鱼经验和实践写下来,您看能算原创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20: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01: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