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初中时候玩虫,还是在菜场买的,当时也只会以2毛定论价格,那时玩得比较多的是大黄和金铃子,竹铃当时菜场虫市已经有买了,其他鸣虫比较少见,当时我看到竹铃吊都不吊,看都不看!这家伙会叫的好嘛,再说也没前买高的盒子,所以不理会。
若干年以后,上班了,工作忙碌,当时不怎么玩虫,但是哪些虫具还依稀保存着。。一年进个几只大黄也算是满足以下自己。
再若干年以后,上青鸟了,网络发展了,交流也平凡了,自认为自己开始找到圈子了,有文化交流了。一时兴起大大发展,以前买不起的红木盒,竹盒,葫芦都进上了,玩虫的种类也开始多了,还知道了原来青竹和紫竹是叫声不同的,而非以前菜场老阿姨说的“敲木鱼,芙蓉叫”,除了满足自己亲自饲养各种市场上常见的鸣虫,从自己亲自饲养中得知他们的叫声高低,频率,鸣叫时间,习性,饲养要点等等。还喜欢找稀少的品种,异虫,来玩,看到一条特别的乌金飞翅,大翅黑虫,高帮蝈蝈都会引起我的兴奋点,会引起我花钱的欲望,为了此虫,还会特别的去配上别致的盒子图个一时开心。
再一些年后,虫具多了,虫子一圈也玩遍了,经验也有了,变不在愿意花大钱玩了,盒子送人了一部分。有重点性的保存了一些竹子类的盒子作为自己的养虫路线。可能是喜欢竹子随着时间岁月慢慢变红变老的过程。所以我对虫具也不追求特别,厚实,耐用,单个多隔,只为养虫而养虫。盒子时间久了自然会有味道。对于虫子也基本有了每年的数量,大黄几只若其中有挡音那时最佳,若无也无妨,青竹紫竹每年数量不少,若其中有几只不叫也无所谓,黑虫蝈蝈也每年必玩,若叫不好,没蛙叫亮叫也罢,养着图个乐。
再若干年以后当自己成功有了一次成功份出青竹的卵的经验后,我承认我欣喜了,找到了自分虫的乐趣,那新生命的诞生,再自己努力下的大蜕,成虫的快乐。都是无与伦比的,我知道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所以也可以想象论坛上这么多高手都是自己份虫玩作为最终乐趣而非钱买来了!有了份虫的经验,自然关注了市场上的3尾鸣虫,有些品种的三尾市场上是很很少看到了,给商家垄断的。另外还有一种手段就是来自大自然,野采也成了我秋天一个比较大的兴趣点。家里除了原有的虫具,保温箱,多了一样东西就是自然生态缸
玩鸣虫多年,经历了这么一个轮回,学小黑牛一样回忆以下的鸣虫历程,别有滋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