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12-18 22: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老斑鸠于2008-12-18 21:01发表的 调查一个或许很荒谬的问题! :
就太原鸟友关于靛颏肿脚的问题,突然产生一个疑问,是否就是靛颏容易产生肿脚现象,不知道大家是否养过其他半地栖类鸟,有没有发生脚肿现象,如果也有的话,是不是这种半地栖类鸟(包括靛颏)的爪子构造(不同于山雀、麻雀、画眉等蹦跳行走的鸟,此类鸟极少发生肿脚现象,是否和活动量大有关呢?)在活动量不足的情况下(比如笼养)就容易发生肿脚现象?因为靛颏在放养的情况下对肿脚确有一定的疗效。
这个问题或许很荒谬,但没准也是肿脚的一个原因,希望有这方面经验的鸟友多多介绍! 朋友问了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其实只要认真观察,两种鸟爪子的表皮、质地及对地面附着物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山雀常年生活在山上或者沙滩(俗有山红子和滩红子)之分,同时山雀没有迁徙的需求,恶劣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它的爪子必须适应各种气候,所以山雀的爪子具有较厚的角质层,用来抵御季节变化带来的损害,同时具有较强的抓拙力;靛颏的爪子就没有那么坚实了,洗完澡后在灯光下观察,靛颏的爪子是透明的,角质层很薄,主要原因是靛颏每年迁徙,一年四季都是在气温舒适的地方生活,而且平时生活的地方均在湿地或靠水的草地上,爪子自然对大自然气候的耐受程度要低的多,在野外它可以寻找感觉最舒服的地方觅食、玩耍、歇息,关进鸟笼后身不由己,能够提供活动的场所就那么小,造成内火攻心,相对薄弱的爪子就是病灶反应最灵敏的地方,这就是靛颏爪子容易出毛病的根本原因,也是和山雀的不同之处。说的不对,请指正!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