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靛颏湿饲料防止变质的方法研究--蚯蚓是个好东西。
在喂靛颏的湿饲料问题上,不少人都因配好的湿粉内含有大量的高蛋白成分,极易发生变质而苦恼。本人对这个问题通过实践摸索,得到了一个较好的防止湿粉变质的方法,即使放在食罐里一整天也没问题,直到靛颏全部吃完也不会变质而引起鸟拉稀。并且相对的营养价值还有提高,对靛颏的身体需要还有了进一步的营养补充。
年龄较大的南方朋友可能都知道,过去没有电冰箱的年代里,夏天街头的馄饨担子是没有对肉馅的保鲜条件的,但是过去人们照样能吃到夏天卖的馄饨,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据老人们说,那时因为卖馄饨的人在肉馅中加了少许的蚯蚓肉,蚯蚓肉能防止食物变质。我用这样的方法做过试验,把蚯蚓肉和牛肉剁在一起,故意放在这种季节的常温下,到第二天总共经过了约38个小时,肉馅仍没有变味。今年我用这样的方法喂靛颏,不必考虑两三个小时就得把剩余的取出倒掉的麻烦了。
本身蚯蚓肉就是高蛋白的东西,蚯蚓体内所带有的肠子中的泥沙还含有微量元素和有助靛颏消化的作用。蚯蚓躯体含粗蛋白蛋41.62%~59%(大平2号达54.80%)、粗脂肪23.0%、水分13.56%、碳水化合物等4.7%、灰分7.2%。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B等。蚯蚓本身就能喂靛颏的,它性凉无火有利于这种季节靛颏食用。蚯蚓的营养成分不亚于喂食其它的肉类或鱼虾肉,它所具有的土腥味还容易使靛颏接受成为喜欢的食物。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实践,我已经把蚯蚓作为靛颏配制软食的一种成分了,并且还经常的直接喂靛颏吃蚯蚓,靛颏的身体状况很好。
42、说二条治疗靛颏毛病的成功经验。
一、治疗脚肿的毛病。脚肿一般都是外伤引起的,生活环境的改变,造成爪子与栖杠、笼条、布垫的反复磨檫,如笼具有毛刺,不光滑,把脚指磨破就会引起肿胀。不及时治疗就会引起断指掉爪,有碍观瞻。(食物引起的脚肿少之又少),治疗办法:用温高锰酸钾水泡脚一天一次(最好两次),每次四分钟,泡洗时要用棉签反复搓擦伤口。泡洗后用纸巾把药水檫干,抹上红霉素眼膏就成。连续五天见效,半个月到二十天康复。我以前的和今年的靛颏脚肿全是这么治好的。
二、治疗“喘”的毛病。靛颏得这个毛病是受寒引发的,发病前期表现为张嘴呼吸,由呼吸道炎症引起。中期症状更明显,有打喷嚏、咳嗽状。到后期表现为高烧、炸毛、不吃食、流鼻涕,此时呼吸道肺炎并发,救治困难。我的治疗办法:前、中期每天用头孢氨苄胶囊半粒调匀于一缸黄瓜粒喂之,连续五天,既可治愈。我用此法治愈多只(包括上个星期刚治好的一只红靛颏)。
43、观鸟之粪便,其说法颇多,总结如下。
一、开食与不开食,开者为条状,不开为稀而在垫子上为白色团状洇开。
二、食之荤素(单指主要饲料)。荤多则细,素多则粗
三、零食的多少。虫多则黑,虫少则褐。
四、食之干湿,吃干多则色多,湿多则白。
五、鸟之健康。鸟不精神,亏膘,如再出绿色粪便,如果再稀,基本上药石罔效。
从排泄的几率看鸟,在换垫子之时,多陪鸟呆一会,如果粪便稀了或长时间不排泄,那可要小心了,呵呵。往往在刚换垫子的时候,对鸟的粪便观察最准确,平时粪便积累多了就搞混了。
44、聊聊盘鸟的手法。
我得先声明,就我自己养鸟来说,我的手法都是大家知道的,没什么秘笈可言,驯鸟关键在于耐心细致的手法和坚持不懈的态度,如果说有秘笈,我觉得这就是秘笈。
关于具体办法,下面一一列出,供大家参考:
(一)压
此法久闻流行于北京、天津一带,一般用于购置新鸟的时候,也有个别对靛颏始终压下去的,就是天天在手上养。鸟买到手后,先别急于回家去开食,您用一绵线脖锁,把鸟锁住[翅膀尾尖必须捆住]把脖锁的另一关绕在左手食指上,买一平温纯净水,先给鸟开水,用水反复点滴鸟鼻孔与嘴,并把鸟喷湿,使鸟站立于食指上,让鸟不断的喝水,直到第一次排便,您就这样从鸟市玩上半天,介时,您也玩美了,鸟从您手上也站稳了,也不怕手了,也不怕人了,这一关很重要,以后关系到鸟的老实与否!关系到鸟是否在人群中大吼大叫!所以您买鸟到手的头半天,重要而关键您从鸟市把鸟玩稳了,中午回家把鸟上架,再调软食放虫于面上,此前可将粉食粥汁,抹在鸟嘴上,先让它尝试人间美味!许多鸟经过半天的光喝水肚子早饿了,一见虫食便开吃,甚至有些新鸟抢夺虫子,哈哈哈成了强盗也!!”
(二)架
严格意义上说,架养靛颏是“压”的手法的延续、简化与发挥。传统宫廷饲养手法中,并无架养靛颏一说,起先用架子只是为了给难于开食的鸟、出了毛病的鸟“抹食”而已,后来可能感觉鸟捆在架子上,表现比较稳定老实,而且可以随时用手摸摸鸟,不管鸟愿意不愿意,反正架子上的鸟表现上是不怕人不怕手了,可能就这样,架养就流行开了。我平时架养靛颏的机会很少,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就抄我师父的一个说法给大家,就是要架子上养靛颏,至少要养到冬天下雪后再进笼子,否则还不如一直在笼子里喂。
(三)冲
冲是调教鸟的基本方法之一,普遍采用于包括靛颏在内的各种鸟只的调驯中。具体对靛颏来说,就是把鸟笼子放于人多声杂的场所,让靛颏天天面对来来往往的人群,时间一长,鸟就会慢慢磨练的不怎么怕人了。冲鸟的时候要注意,开始还是把笼衣打开一点,以后逐步开罩,不过在人杂的地方,我建议无论鸟有多熟,还是不要撤笼衣不用,一定要罩一边,人太多了难保不会发生惊鸟的事情,鸟一紧张就望相反的方向飞窜,不加笼衣保护,容易撞破了头。因为不是每个养靛颏的朋友都有条件把鸟放心的挂的闹市去冲的,所以在家冲也是个办法,把鸟放置于客厅、走廊等家人经常流动的地方,放置于电视机等声音比较嘈杂的地方,慢慢也会有效果的,养鸟者在生活中也无意的调驯了鸟。
(四)盘
此处的盘是指狭义的把玩笼鸟,也是基本的调教方法之一。这是人和靛颏接触最近的方式,也是最有意思的方式了,是驯与玩的临界点。好多养鸟的朋友,都是在盘鸟中悠闲度过玩鸟最快乐的时光的。
盘鸟要提前有点准备,起码鸟不能太生,要是罩了笼衣还在笼子里面横冲直撞,这鸟没法盘。所以太生的鸟还是多遛、多冲一段时间为妙,感觉起码在笼子打半罩的时候,人站在鸟面前1米左右,鸟还不怎么紧张为宜。
盘鸟的时候,笼衣是一定要有的,开一面对着人,这样端起笼子,鸟就不会飞撞,不会受伤。因为笼子背面的笼条已经被笼衣罩住,即便鸟偶尔惊飞一下,因为是鸟喙先出去,被柔软的笼衣挡回来,伤不到脑袋,而开着罩一面因为对着人,鸟也不敢朝这边撞来。开始的时候,可以准备些活虫,用镊子夹了给鸟吃,慢慢混熟后改为手递,增加人与鸟的亲密程度。盘鸟的时候,人与鸟距离近,也是我们观察鸟的好机会,也就是说,不必单纯为了盘鸟而盘鸟,应该同时观察鸟的膘情、神色、进食、排泄等方方面面表现,结合平时的喂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考虑对策。
盘鸟以端为宜,但传统的京笼没有可端的地方,不像画眉笼那样留“手扣”,也不像四川笼那样底下加把手,感觉有那么一点不方便。盘鸟虽然不像遛画眉那样天天搞,但也要持之以恒。时间倒不拘早晚,没事就端来盘盘。靛颏虽然是很畏人的一种鸟,但相比画眉来说,还是好驯多了,我们要有信心。
盘鸟的过程中,随着人与鸟的逐步熟悉亲近,笼衣也要逐步开大,到最后抛弃了笼衣,鸟笼端在手上,鸟还镇定自若,该干什么干什么,那基本上一只训练有素的靛颏也快诞生了,下一步托手大叫,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根据我的观察,除非是胆子天生极大的鸟,一只普通的靛颏,要达到这一状态并且稳定的保持下去,从开始入笼计算,应该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
45、影响靛颏“伏笼”的原因。
(一)天生的素质
首选,我不得不非常遗憾的说……真正决定靛颏是否驯服的因素是先天的,并根据个体的不同而不同,怕人的鸟天生就怕人,不怕的怎么折腾也不怕,而且这种个体的差异我们根本无法改变。如果你得到一只天生不怕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靛颏,那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只要稍加调理,就成为一乖巧的宠物,而且日后即便是没太多的时间陪伴它,它也照样很驯服;相反,如果是非常怕人的鸟,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法消除它的畏惧感,使其“伏笼”,但总是感觉和人有一定的“距离”,正如同不是窝雏的画眉很难递上虫子一样,而且一旦后来疏忽了和它的交流,过段时间,又“返生”回去,翻脸不认识你了。多数鸟都介于这两者之间,不过,情况偏重于后者的居多,程度不同而已。
白相人兄以及我在青鸟中的、现实中的好多朋友,都提到可以放飞叫远的靛颏,令人神往。不过我冷静思考一下,觉得固然是养靛者的手法高明,但天生的素质应当占主导作用,同样的饲养者,也不可能把随便一只靛颏都驯成那种境界,即便是从窝雏养起的……我曾经得到一只红靛颏,黄毛鸟,样子一般,带点粉岔,在封闭的屋子里可以放出来玩一会,饿了就飞到我手上找东西吃,毫无惧色,玩够回笼子歇着,这样的鸟我也没有专门给它补课加工,完全是自身性情的原因。
46、新靛颏开食方法。
1 干粉换食法 靛颏下网后,首先要上水,因为鸟紧张容易口渴,中午后,上粉面,加虫,虫要剪成两三段,多加,再粉面里搅和,然后在抓一小撮用水沾湿(整虫不剪)放在粉面里。第一次主要是使靛颏认食。将鸟置放安静处,上不上罩都可。靛颏吃虫时虫沾上很多面,以后再加食或虫时不用在放整虫了,因为靛颏已经认罐里的虫段了。逐天减少虫的量,如果正常的情况下,4-5天后可以完全脱离虫。注意一点,饲料里不可加花生粉!这种方法优点、适合上班族。不费事成活率高。缺点:鸟容易上火,弹食。但是饲料素可以使鸟上火的几率大大降低。
2 稀糊状饲料换食法: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稀食开食。第一天不上水,食稀点,在食上面放一两条面包虫整虫即可,鸟在喝水时能够看到虫啄吃,吃完后,要在放一两条剪段,鸟会继续找虫吃,第二天务必上水,切记!时间长了粉面沉淀,食表面会出现一曾薄水,容易喝干,因此要经常观察,没水了要加水,搅匀。最好放一点羊肉沫(因为羊肉味冲,)鸟在吃虫时可以吃到养肉。当发现食的表面有窝或小窝点,说明鸟已开始吃食了,(快的3天即可)虫和羊肉沫停止饲喂,继续稀食饲喂,逐天渐干最后到干糊状。这个时期要在继续半个月。如果鸟只喝水,吃虫(吃虫时一般都甩水)不在理会水食了,(因为不能多放虫,鸟只挑虫吃起不到效果)时间一长鸟会亏膘,饿昏了,甚至连虫、水都懒得看了,开始扎毛,这时就要上手填,第一次用羊肉沫沾面糊糊掰开嘴用竹镊子(加虫的那种,鸟市有卖)轻轻送进嘴里,之后抓住鸟头沁点水,两小时之后同样方法再来一次,别管它了,就这点营养足够今天支撑的。一般情况当天就会认稀食了,别忘了再稀食里加两条虫段,因为鸟已饿昏了想吃虫或喝水已经没有力气了,等缓过来,必然要喝水吃虫,再喝水中会喝进面糊了。优点:鸟不易挑食,容易吸收,消化,容易上膘,不易上火。缺点:不适用上班族
3 上架换食,也就是新鸟上架捆膀、尾,这个过程最多半天,快的几分钟就能站架了,栓线不能过长,两边以够到食水罐为好止。两种方法均可应用。优点:鸟驯服快,不爱蹬架(笼换在上架容易蹬闹,更容易伤脚折条)推荐!
4 戳杆换食,新鸟不捆,人要举着,鸟飞下杆后要提线让鸟重新站杆切勿用手抓鸟拿上杆来!用羊肉沫沾面糊抹嘴,刚才以讲到羊肉的气味浓鸟慢慢就会吃了,直到一给就吃的情况下,(间隔时间在两小时左右)可以上架,这个时间再两天左右,晚上要熬夜。上架后可以不用捆绑。只要鸟吃食了虫、肉停止饲喂,优点鸟驯服快,易上膘,不易上火,不怕人。新手不推荐!
5 在鸟市买的靛颏已经开过食了怎么办?首先要问清用何种方法开的食?不管什么方法,回去后都要投以稀糊食饲喂,时间要持续半月有余,最好一个月不能喂虫、肉。这样鸟上膘快不易上火。
47、红靛颏春天换毛的饲料。
1黄豆粉6两;2鸭蛋30个;3枸杞3两;4花粉2两;5胡萝卜3两;6泥鳅1斤;7蝉蜕2两;8白苏子粉3两;9河虾1斤;10红粉,做出鸟食大概2斤。
48、本地对于红点颏的饲养从头至尾分为几个阶段:一般为相鸟,换食、驯养。又有养活与养好之分。本帖也只着重谈一下相鸟和驯养的方法。
一、相鸟 一般认为“五长”的鸟性较大,难以驯服;身材短矮的鸟要老实的多。实践中很有些道理,但也不尽然。在本地,鸟的性和胆是分开来看的。以性大胆大的鸟为最好,长短身材中都有,在鸟中的比例最少;往往体格较健壮,眼大且炯炯有神,少有惊慌之色。因雄性特征明显,“海儿”的红片较大,有些能出粉岔、脯红,或带暗彩,服笼又快,能选出定是好鸟,但可遇而不可求。
性大、胆子却一般或较小的鸟也很不错,常出自“五长”中,一般毛片收的很紧,身材修长,常畏人,眼神惊慌,不敢与人对视;也因性大而雄性特征明显,红片也较大,有些亦能出粉岔、脯红或暗彩,只是服笼要费些工夫。如是胆极小的,非要倒过一两茬毛才能安定下来;如能选到也很幸运的。
性、胆都一般的鸟,只不过是一只普通靛颏而已,就看养功与自身出息了。至于性小的鸟不管胆子大小皆不足取,一般性成熟较慢,养几年也很难开大叫,在野外也是没人亲、没人疼的主儿,万一选到这样的鸟,耗不住就只能放生了事儿。又有些当年的膀花,身上是既看不到粉岔也看不到脯红的。然而它们身上却带着出彩的基因的,只因性未成熟,并没能显现出来,需在野外换一茬毛才能把彩倒出来。象这种鸟是要看毛根才能辩的出的。
粉岔的暗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红点颏帖子里的麻岔,还有一种是岔的白毛中隐约的有白粉色的毛根,通常只在一侧的岔上、多数也不会超过一、两根,因颜色极浅,不仔细观察很难看的出来。象这两种岔子,只要第二年换毛的方法得当,是很容易倒成粉岔的。
山东在过去称粉岔是红岔的,现在仍有地区如此称呼。而粉岔与亮岔的意思却是相通的,即都是白亮的意思(古汉语中,“粉”即是白,绣眼又称为“粉眼”,本意也是如此)。现在的粉岔多是后人误传所致。此一说还待考证。暗彩的脯红也能看出,普通靛颏胸脯上毛的毛根是黑色或深灰色的,整根毛由毛根到毛梢是由黑或深灰而渐浅灰的,整个胸脯的颜色也便呈青灰色的了。带暗彩的鸟,胸前毛色通常会泛一层白梢,但这还不能确定,须把鸟拿在手里,吹开或用手拨开毛来看;如果毛的根部是黑色或深灰色就没戏了;如果毛的根部是雪白色或有半圆型的雪白色区域,且白色边缘整齐、通常占整根毛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以上,这些毛到第二年秋天便是有可能倒成粉红色。又因各鸟遗传基因不相同,所带暗彩数量也不尽相同,如带有5、6根毛根就算是可以了,如有10根或10根以上毛根,倒出来的红片便会很大,这便能称的上是红靛颏中极品了。如只有1、2根这种白色毛根,就算倒出了彩,也没什么意思。
二、换食 论坛里有很多这方面的帖子,虽方法有差异,但效果应是基本一样的,山东的方法与此也是大同小异。
另每年的新鸟中总有个别性极大,脾气又倔强的鸟,连虫子也不吃,普通的换食方法极易脱膘死鸟。如是普通的鸟,撒手放了也就得了;但如是带彩的好鸟,便怎么也不会舍得放的,就非要给它填食才行。因在山东捕到的红点颏都已是成鸟,填食方式与普通填雏方式不同——首先把客食面和新鲜牛羊肉调成粥状,再准备一根食扦或细竹片,左手把鸟拿在手里,右手把鸟嘴掰开了,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把鸟的上下嘴卡住,嘴尖朝上,然后右手拿竹片挑些调好的食,不要太多,一次必能咽下才好;竹片平端到鸟嘴的上方,然后把竹片上下顺起,轻抖,食会从竹片上滑落到鸟的嘴里;这时千万不要松手,因食在鸟的嘴里,手一松开,它便会将食从嘴里甩掉,就前功尽弃了;这时左手切要保持握鸟的姿势,将握鸟手的胳膊肘在凳子或自己膝盖上由上而下用力墩一下,刚填的食便由鸟的嘴里进到食管里了,这时再把卡鸟嘴的手松开,它甩不出就只能咽下去了。一般两个小时填一次,每次两、三下就足够了。此时食中的营养要高一些,但却不可填的过饱,这样既能保住膘,又能使鸟有饥饿感,如此换食才能成功。如每填即饱,其必不思饮食,换食便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驯养 此是养好红点颏的关键所在,亦是体现养鸟人养功高低的标准。即所谓养好与养活之区别也便在此,主要有以下几点:
食的调配 。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此为治国之本。然鸟的驯养其实也是以食为本的,特别是象红点颏之类的鸟,便更是如此。当年前辈教以养技,每每叮嘱最多的话语便是:把不好食便养不好鸟,万万将食把住。可见食的调配对于红点颏饲养是何等的重要!一般而言,于每年深秋,待老鸟换完毛和新鸟补齐膘后,食中的营养就要慢慢的降下来了,主要以绿豆面加鸡蛋黄为主,鸡蛋黄的比例占到30%左右,再适量喂以活虫或鲜羊肉条便足够了。此时室内温度亦不可过高,如有暖气更需经常开窗通风方可。其目的有二:其一,防止鸟因食太硬而焦躁上火、闹笼返生。其二,防止鸟因食物营养过高,而在冬天二次换羽,消耗过多的精气。此二项皆是为来年春天靛颏开大叫做准备的。众所周知,红点颏于秋冬小叫,而只春天大叫。其小叫多单足呆立于杠上,唧唧呖呖,含混不清;既无口可言,亦无旋律韵味。而春天之大叫,则常于笼中,或上下跳跃,或左右盼顾,神态极是精神;虽其声高如百灵般萦绕婉转,音膛如画眉般慷慨激扬,然却又能哨出流水般叫口,绵绵不断,令人百听而不会生厌。如若使其在冬季炸笼、返生或甩脸、脱毛,到春天就很难听到红点颏大叫了。养红点颏而无以大叫悦耳,犹如家藏美娇却不可投怀送抱,总不能尽兴。实乃一大憾事。待养过一冬,至第二年“立春”节气之后,便要将食加硬了,使鸟的性成熟有足够的营养做保证。一般是绿豆面为一半,蛋黄和羊肉各等量为另一半,活虫若干。如此到“清明”前后,随着气温升高,鸟在鸣叫时,嘴茬便会由闭合而渐张开,且口腔墨黑,声音也便会由小叫而渐大叫,直至开大口啭鸣。红点颏大叫声音极大,常以其声能盖过百灵大叫来形容之,其实也确是如此。此时叫口亦清晰明朗,口全的鸟常以天音为主,兼有地鸣。天一放亮即长鸣不止,夜晚置灯下亦能啭鸣不休。此时食中营养比例一定要保持住,万不可忽高忽低。如此这般,便能鸣啭两月有余了。再待到大小暑之后,体健的鸟已歇口并开始换毛。此时的食更要加硬方可,常以绿豆面二两,加入8只蛋黄、蚕蛹粉若干;或绿豆面三份,蛋黄、羊肉等量占到七份;野生之活虫多喂无妨。现又有加入适量钙片、食母生、鱼肝油等,都可以,但量不可过大,过则适得其反。如此,不用两月毛便能出齐了。待过了深秋之后,食中蛋白质含量也就可以逐渐再减至冬天比例了。按此循环调配爱鸟饮食,既利于健康,又能年年欣赏其啭鸣大叫,是胶东养家常采用的方法,各位鸟友可试用以验证。
49、红点颏之出彩
红点颏是集鸣叫与观赏于一身的著名笼鸟,颏上的红片(山东叫“海儿”)是其美丽身姿的点睛之处。如换羽后红片退黄,其观赏价值将大打折扣,养鸟之道便也就无从谈起了。然红点颏的出彩自古便是敏感问题,因很多养家处方决不外传,以至于流失掉很多,实是可惜之极!现于公园、市井所挂笼鸟也多是一茬后退成黄片的黄靛颏;如胡萝卜、红菜椒等被普遍试过,但效果并不明显,与野鸟之色相去甚远。鸟友间每每谈起,无不摇头哀叹不已。
然而,只将其点破,红点颏茬茬换出红片并非奇难,今有山东养家常用良方,各位尽可一试,此难疑即可应刃而解。以枸杞子少许,温水泡软,再蒜臼捣成稀糊浆状,将与客食面等量,再加生核桃粉一成,拌成软食;为防变质,以勤加勤换为宜;另多喂鲜活蚂蚱草虫,将干粉料撤掉不用。于换毛前半月开始,直到毛全换齐;或有先换体羽而颏后换者,毛齐后再续喂一月即可。虽较野鸟稍逊色,但其色泽已足若晚霞一般而灿烂夺目矣!此方法山东养家多有用者,经济且效果较理想,枸杞子不过十元每市斤,一只鸟儿一斤左右便足够了。此方法我也曾贴于流金之上,其中信者有,不信者也有;或有改进者以枸杞做粉混于干粉料中,其含糖多,做粉谈何容易?且加热蒸炒对色素多有破坏,亦不利于吸收,想必效果不会很好。
另,以此方需注意两点:
一则,笼内要保持湿度。或常搭早晚露水,或勤洗澡以保湿;或更有甚者——将艾蒿*或黄荆叶铺于笼内,再将笼衣浸湿半罩于笼上,以求其润。定有疑问者,鸟之换羽都以少洗或不洗为妙,哪有勤洗之道理?此结论书店所售鸟书中多如此认为,乃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者;本地养家以为,以夏季高温,只不使风吹,勤洗有百利而无一害。想野生靛颏乃地栖性,正常于夏末秋初换羽,正是早晚露水渐丰之时,其常穿梭于茂草之中,与露水、地气混在一起,环境湿度之大可想而知。现人工养于笼中,只能按此摹仿。“勤洗保湿”与常识中“换羽时早晚常搭露水”有异曲同工之妙,此亦为前人所言之“湿则色润而干则涩也”。皆因湿度对于羽毛着色,是极有帮助的。望各位切记。二则,避日光直晒,宜阴不宜阳。此非古法,乃本人杜撰而出,但却事出有因——一友人以养芙蓉出售为副业,家中红玉极多,南北阳台都是;虽以相同养殖方式,然北阳台所养红玉之羽色总比南阳台要鲜艳许多,此兄始终不得其解。经多时比较观察,恍然大悟,此乃阳光退色所致。以遮阳法终得以解决。后与此兄谈天时不经意提到,对我启发颇多——红点颏换羽亦应如此。此结论乃举一反三所得,暂且放在这里,各位可以今后实践来证明之。(附:艾蒿,俗称艾子,又名青蒿或陈蒿,皆同一类而有小异,有特殊气味,过去常以此物晒干后点燃熏驱室内蚊蝇。胶东丘陵、矮山上多有生长。按《月令通篡》所言、“伏内庚时 取青蒿悬于门庭内 可辟邪气”。现许多地方仍有此风俗——于“端午节”清晨采艾蒿将与桃枝共插于门上,用以辟邪。其性平寒,中医主治风湿寒热,热结黄疸,祛瘴疟,对瘙痂痒恶有奇效。——将其置靛颏笼内,多为驱蚊降暑,免生脚黄。黄荆叶亦有解体表热毒之功效。)
50、预防生“瓦”
所谓生“瓦”,即鸟腿“角质层”增厚之俗称也,多不雅观,与鸟之年龄有直接关系。生瓦与否,亦是体现养功标准之一。野生靛颏虽生瓦,但并不严重,且多能自行蜕掉。而家养靛颏却多有发生。本地养家认为,靛颏生瓦多是缺水所致;每天洗浴、空气湿润者,生瓦较慢,且多能蜕掉;而洗浴不勤,空气干燥者,生瓦较快,多不易蜕。如长此以往,堆积增厚,而影响美观者,便只能人工拿掉。多以夜晚时于黑暗处将鸟捉出,以黑布罩住鸟头(免使惧人返生),将鸟腿浸入温皂水或温醋水中浸泡使软,反复几日,如能自行蜕掉最好;如还不行,便只能以手拿掉。然终对鸟伤害颇多,实万般无奈而为之。应以预防为上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