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12-8 22: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食品的色彩是食品感观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制作食品时常使用一种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目前使用的食用色素有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在1850年英国人发明第一种合成食用色素苯胺紫之前,人们都是用天然色素来着色。早在公元10世纪以前,古人就开始利用植物性天然色素给食品着色,最早使用色素的是大不列颠的阿利克撒人,当时他们用茜草植物色素做成玫瑰紫色糖果。以后,美洲的托尔铁克人与阿芒特克族人相继从雌性胭脂虫中提取胭脂红,用于食品着色。我国自古就有将红曲米酿酒、酱肉、制红肠等习惯。西南一带用黄饭花、江南一带用乌饭树叶捣汁染糯米饭食用。
合成食用色素由于成本低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对光、热、氧气和pH稳定,提取、使用方便,可任意调色,逐步取代了传统使用的天然色素。然而,食用合成色素多数属于煤焦油或苯胺色素,它们不但无营养价值,而且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其毒害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一般毒性、致泻性和致癌性。所以,可用于食品的合成色素品种从最多的100多种大幅度下降。在国际上,自美国1976年禁止使用合成色素苋菜红之后,就逐步重视对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应用。
天然食用色素大部分取自于植物,部分取自动物和矿物。在〃绿色运动〃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天然食用色素的发展前景更加看好。并且世界各国相继制定法规,淘汰大部分有毒的化学合成色素。目前,“天然、营养、多功能”已成为天然食用色素的发展方向
这篇文章 把俺吓住了 所以一直没有用,大伙看看一起交流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