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时期,城南朱六,以西山大山青或东山大草白,蓄养于葫芦里,音苍且宏,叫遍九城茶肆,无与匹敌。识者谓全仗葫芦脖松,牙口薄,瓢盖不厚,朱翁有善相虫,固有妙音。
想要所养鸣虫得一好音,佳虫佳器缺一不可。蓄虫葫芦分为官模子和民间所制两大类。
官模子:绝大多数为蝈蝈葫芦。官模子何以蝈蝈葫芦独多只因元旦至上元,大内宫殿暖阁设火盆,燃木炭,周围架格上满置蝈蝈葫芦,聒耳之声,昼夜不停,蝈与国同音,乃取‘万国来朝’之意。传说虽不可尽信,但葫芦发音,自较其他蓄虫用具为优,而道光以来有大量蝈蝈葫芦传世。
官模子蝈蝈葫芦大小长短颇有出入,形状以尖底为多。模印图文,题材丰富。花纹则龙凤麒麟,吉祥图案之外,山水、园林、人物、花鸟、走兽、虫鱼,无所不包,内容广泛。故可以通过葫芦,窥见当时之木刻艺术。文字则真草隶篆,四体咸备,钟鼎铭刻,唐人诗篇,隐语诗谜,青文辞语,皆用于镌范雕模。更于器上题字、闲章印文中不时流露文人情趣,墨客情怀,借知打稿绘样,乃出士人之手,非民间制品所能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