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17 00: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照顾爱鸟,恶补知识,找到一个我认为很好的帖子,贴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希望大家觉得有用。(转自淘气鸟论坛-淘气医疗站- minimcmug -鸟掉毛与寄生虫疾病防治)
鸟掉毛与寄生虫疾病防治
常见的外寄生虫病是由羽虱、螨、蜱等寄生虫引起的。这些寄生虫很小,寄生在鸟类的羽毛和皮肤上,蚀食皮屑和羽毛,有的还吸鸟血。预防寄生虫病的关键 是保持笼具和鸟体的清洁和干燥。发现鸟羽中有寄生虫时应及时用药物驱杀。笼具消毒可用84消毒液稀释喷洒,注意用量要恰当,或用开水淋烫。鸟巢垫料应全部烧掉。对患有寄生虫病的鸟,可在水中投放少许煤油,供鸟洗浴。同时,用20%的樟脑粉撒在鸟羽内,并轻轻搓揉羽毛使药粉进入羽毛内,起到杀灭寄生虫的作用。
另外,马拉硫磷 本品的毒性低,对于各种螨类、蜱、虱等体外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用法用量:1.25%喷雾,或用爽身粉配成4%的浓度撒粉。 除虫菊 本品的毒性低,安全可靠、无残毒,但是作用的时间短,经常用于消灭鸟类的体外寄生虫。用法用量:用2%-3%的溶液喷洒。 详细分析:
(一)体外寄生虫病
鸟的体外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鸟的皮肤、羽毛上。
一般体外寄生虫对鸟类没有致死作用,但在特殊情况下 也能使宿主因严重贫血而致死。有的体外寄生虫的特异性很强,只寄生于某一种寄主;但多数体外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松散。体外寄生虫除了对鸟类的直接危害外,还可通过叮、咬、吸血和转移宿主,传播各种疾病。养鸟者必须经常检查鸟的身体,及时防治各种体外寄生虫。
1. 虱 又称羽虱、毛虱,是无翅昆虫,属食毛目。鸟虱的多少受季节影响,一般冬秋两季的数量较多,这是因为这两个季节的羽毛较浓密,有利于鸟虱繁殖。
症状:叮咬皮肤和羽毛,使羽毛脱落,外观不整齐。鸟的神态不安,食欲下降,睡眠少,营养不良,贫血,生长缓慢。皮肤受损害并且容易感染,消瘦,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防治:防治鸟虱可用以下药物:氧硫磷(蝉虱敌)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有机磷制剂,对吸血虱、食毛虱、虱蝇和蝉都有杀灭作用。可用0.02%~0.03%浓度的溶液喷淋于鸟身,在喷淋时要小 心鸟中毒。可先喷鸟身,鸟的头部可用小刷子刷药,以免鸟中毒。用双层纱布将0.5%敌百虫粉包好在鸟身上抖撒,边抖撒边揉搓鸟的羽毛。用0.5%蝇毒磷粉和2%~3%除虫菊粉防治,其方法同敌百虫粉。用2.5%溴氰菊酯加温水稀释至4000倍,把药液放在大容器中,然后将鸟体放人药液中浸透体表羽毛,再捏住鸟嘴浸一下鸟头。为避免鸟中毒,鸟的头部也可以用小刷子轻轻地刷洗最后除去鸟羽毛上的药液。 除上述药物外,还可用灭蝇胺、乐果、倍硫磷、马拉硫磷、灭多威、杀虫畏等多种杀虫剂。
在所用的药物中,除了除虫菊较安全外其他农药都有较大毒性,在用药时要十分小心,避免药液流入鸟的口中。用气雾法,因为这种方法的危险性较大。药浴法不宜在低温季节采用,特别是寒冷地区,只适合在温暖和高温季节应用。用药时应坚持两次用药间隔7~1O天,因为现有的药物大多能杀死虱卵,所以第二次用药是为了杀死新孵化出的幼虱。
2 蚤 寄生于鸟类身上的蚤大部分属于禽蚤、鸡角叶蚤、禽毒蚤等。雌蚤每日 产出数个白色球形卵,卵从宿主身上落到周围的垫料或土壤中孵化。还有的将卵产在鸟笼或鸟舍的裂缝中。成蚤可在鸟身上活数月至1 年。
预防:鸟舍、鸟笼要远离禽舍和饲养其他动物的地方。注意环境卫生,经常清扫、消毒,以消除蚤卵和蛹。 治疗:鸟蚤的防治药物和方法同鸟虱。最理想的药物是除虫菊。这里应特别指出的是蚤卵和蛹对大多数杀虫剂不敏感,对鸟蚤的防治重点是对蚤的成虫和幼虫。在对鸟体进行防治的同时,应对鸟笼和鸟舍进行喷药灭蚤,在喷第一次药后隔10~14天再喷1次,以消灭新孵化的幼虫和刚从蛹变成的成虫. 用药物防治鸟蚤时应格外小心,以防鸟中毒,实践证明,用0.125%~0.25%的除虫菊和苄氯菊酯喷洒鸟舍、鸟笼及垫料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3.螨 螨是鸟类身上常见的一种寄生虫。螨寄生在鸟体上,营自由生活,它在羽毛及皮肤上行动迅速,吸食宿主血液,当螨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鸟贫血和死亡。 (1)鸡刺皮螨 又称鸡螨、红螨、禽螨。虫体很小,呈灰色 或褐色。主要吸食鸟血,吸血后虫体增大并呈红色,故称红螨。 白天营隐蔽生活,藏在鸟体上和笼具的缝隙中,夜晚出来活动,吸血性很强。
症状:鸟身上寄生了鸡刺皮螨,会引起鸟不安宁,影响休息,使其运动量减少,食欲下降,随之发生营养不良,体质逐渐衰弱,最终导致贫血。对幼乌的危害尤其严重,可使其生长发育不良。 防治:鸡刺皮螨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预防的最好办法是保持鸟笼干燥,白天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用1 %马拉硫磷或2%~3%敌百虫3%~5%来苏儿对鸟笼、食罐、水罐 喷雾消毒。鸟体可用10%~20%杀灭菊酯喷洒或药浴。 (2)痒螨 又称痒虫螨。寄生在鸟体的皮肤上。
症状:吸血前先向鸟体注入一种强刺激性的物质,形成发痒的小疱,甚至发生脓肿,常常出现痘疹状病变。由于发痒,鸟总用爪或嘴去抓或咬,不得安宁,影响鸟的正常生活,健康情况下降,严重者引起死亡。 治疗上用蝇毒磷杀虫剂,以0.03%溶液浸泡患部或以 500ppm 浓度做沙浴、水浴,以 0.08%浓度做笼具、栖杠和 地面等消毒,也可用2%~3%除虫菊溶液喷洒。或用0.1 %~0.2%敌百虫溶液喷洒或药浴。 (3)鳞足螨 此螨寄生于鸟腿及爪等无羽毛的部位,主要寄生在小腿部鳞片的下方。 症状:被鳞足螨寄生的部位皮肤发炎、肿胀增厚、表皮粗糙而有裂纹,结成灰白色痴皮,产生大量的鳞片状皮屑。寄生部位发痒,常被啄破出血。 防治:保持鸟笼干燥,定期进行消毒。让鸟经常水浴、沙浴,就可防止鳞足螨的发生。用1%马拉硫磷或2%~3%敌百虫、3%~5%来苏儿对鸟笼、食罐、水罐喷雾消毒。对患鸟可用1%~3%敌百虫或10%~20%杀灭菊酯药浴。方法是把患鸟的双腿浸泡于药液中4~5分钟,然后用刀片刮去腿部的痂皮,再用毛刷刷洗,使药液充分渗入皮肤内,以便杀死螨虫。如果1次不能治愈 过半个月后再治疗 1次。
(二)体内寄生虫病 1.蛔虫病 蛔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虫体为白色圆柱状,两端尖细。成虫主要寄生在鸟的消化道,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1~5天发育成含幼虫的侵袭性虫卵。鸟吞食了这种虫卵后发病。在笼养鸟中,鹦鹉类和雀形目的鸟最易受蛔虫侵袭。
症状 成鸟多不出现临床症状,出现临床症状的主要是幼鸟。病鸟生长不良,精神、食欲不振,羽毛松乱,下痢或便秘,逐渐消瘦,偶有抽搐等神经症状。大量蛔虫寄生时,可阻塞肠道,病鸟突然死亡。
治疗 用左旋咪唑治疗效果很好,混料喂,治疗量为 0.01%~0.02%,每天1~2次。饮水,治疗量为0.01%。连喂 3~5天为一疗程。 2.绦虫病鸟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于鸟体内而引起的疾病。 病原 绦虫呈扁平带状,通常白色,有时为灰色、淡黄色 或黄色。多数分节,因种类不同节片数多少也不同。虫体分为 有附着作用的头节、颈部及节片。近颈部的节片是未成熟节片,其他为成熟节片,最后为妊娠节片。寄主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以头节上的附着器吸着肠粘膜。寄生在鸟类体内的绦虫主要是小型虫体。
症状 一般有绦虫寄生的鸟都呈慢性经过。鸟体渐渐消瘦,营养不良,异食癖。有时也拉稀便,偶尔能在粪便中见到有节片排出。羽毛不顺、无光泽,鸟不爱活动。开始时体重变化不大,以后体重明显减轻。
治疗 治疗绦虫主要有队下两种药品:吡喹酮,抗虫谱广,使用方便,用量每千克体重10~5毫克。灭绦灵用量每千克体重50~65毫克。 3。球虫病 鸟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疾病。几乎所有的鸟类都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是对养鸟业危害极大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雏鸟比成年鸟的易感性高。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此病,潮湿的垫料及温暖的环境易引起本病的发生。
病原 球虫繁殖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阶段,均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完成。球虫卵囊对外界环境和多种消毒剂都有很强的抵抗力。在一般土壤中可存活4~9 个月,在50~60℃下可存活一小时。球虫卵囊对阳光、干燥和粪便发酵很敏感。在阳光下卵囊在数小时内被杀死。用2%氢氧化钠可杀死 地面和养鸟用具上的球虫卵囊。
球虫的卵囊呈球形。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经4天左右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感染性卵囊。鸟如果食入和饮用了被感染性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在宿主消化液的作用下,卵 囊壁和孢子囊壁破裂,释放出子孢子。从鸟食入卵囊到排出下一代卵囊约需7天时间。
症状 各种球虫的致病力不同,加之鸟的种类、年龄、健康状况及所食入卵囊数量各异,因而病鸟表现出的病状和程度亦不同。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精神委顿,食欲不振或废绝;体重减轻,羽毛松乱,弓背、翅下垂、贫血、口渴、腹泻,有的病鸟有轻度下痢,有的出现致死性下痢,粪便水样或粘性绿色或血性稀便。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对雏鸟和幼鸟危害最大。有的病鸟因身体衰竭而逐渐死亡,有的出现震颤、昏厥或跛行, 有的存活下来而获得免疫力。 防治 预防:平时将幼鸟与成鸟分开饲养,一旦发现病鸟立即隔离。为预防本病,可用2%火碱水喷洒鸟舍、鸟笼、饲养用具及 垫料、垫沙等,必须经常更换并保持干燥和干净,用前充分晒干。
治疗:治疗本病的药物较多,但要注意不要长期使用一种药。以下药物用量均为参考剂量。将磺胺二甲嘧啶配成0.4%浓度的饮水。让病鸟饮用3~5天,停2~5天,再饮用3天。注 意不要连续饮用7天,以防中毒。将磺胺间甲氧嘧啶按0.5%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连用3天,停2天,再连用3天。甲硝哒 唑(灭滴灵)按每千克体重30~40毫克给药,每日服用2次, 连用7~10天为一疗程,15天后再重复一个疗程。本药与磺 胺增效剂(TMP)合用效果更好。呋喃唑酮(痢特灵)可按0.02%的比例加入到饮水中饮用,或按0.04%的比例混于粉 料中,连喂4~5天。注意混合均匀,以防中毒。球痢灵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在每千克饲料中加0.12克,连用30~40天, 疗效好,并对兔疫力无影响。氯苯胍为广谱抗球虫药,疗效显 著。每片15毫克。每千克饲料加入30~40毫克,连用7天, 若未治愈可再喂7天。速丹是一种新的抗球虫药,其最大优点 是药性稳定,不产生抗药性。按3~6ppm的剂量充分混入饲料中,可有效地防治球虫病。复方敌菌净按0. 02%的浓度混入饲料中,连用3~5天为一个疗程。
鸟啄羽症的防治 鸟自啄或互啄而引起体表某部位羽毛过度脱落的现象则属病态,称之为啄羽症或啄羽痹。产生啄羽症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饲料中的必需氨基酸、食盐、无机盐(如硫、钙、磷、铁、锌等)、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的缺乏或不足,或笼内养鸟过多、密度大,日照光线过强、过热,虱、螨等体外寄生虫的刺激等都可导致啄羽症的发生。此外,在繁殖期的亲鸟,当雏鸟将要独立生活时,亲鸟又准备产第二窝卵,也常啄拔雏鸟体上的毛去营巢。
鸟的羽毛不正常的过度脱落是啄羽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特别多见于头部、背部、腹部和两翅,使羽毛残缺不全,严重者全身羽毛几乎被啄光。虽然病鸟的精神、饮食尚都正常,也不影响鸣叫,但影响观赏效果。由于具体病因不同,除羽毛过度脱落外,还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叶酸缺乏者,同时伴发贫血及羽毛颜色改变;泛酸不足时,常有皮炎,羽毛断碎不整;缺锌时,羽毛脆弱易断或卷曲;体外寄生虫引起者,羽毛污脏不洁,生长不良,经检查可发现寄生虫体或虫卵。
平时饲料应该多种多样,不要长期喂单一饲料,尤其是单一的油脂饲料。不要长期在室内饲养观赏鸟,导致活动量不足而诱发啄羽症。啄羽症的治疗首先要调整饲料配比,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应的营养素,如增加含硫蛋白质的蛋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同时加喂适量的羽毛粉和钙粉,并在笼内放些新鲜水果和蔬菜任其啄食,有助于改变啄羽的恶习。发现有体外寄生虫时,应该及时杀灭。多供给水浴、沙浴也能有效地驱除体外寄生虫。如果群养的话,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养殖密度。对于鹦鹉等比较经常发生啄羽症的鸟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断喙手术,即用电烙铁或烧红的铁丝将喙的尖端烫去一少部分,使啄羽现象得到控制。断喙以后要注意加强对观赏鸟的护理。对于繁殖期的亲鸟,只要及时将雏鸟和亲鸟分开饲养,供给亲鸟足够的营养材料,就可以避免啄羽症的发生了。
热心朋友goodluckhw提供:
鸟体外寄生虫中药治疗方法
百部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名医别录》记载:“主咳嗽上气,亦主去虱。”外用去虱有很高的疗效,但是百部水煎液的浓度要在50%~100%之内,即每毫升煎液生药0.5~1.0克,才能确保疗效,浓度过低达不到杀虫作用。
治疗羽虱
组方一
百部100克,加水煎20分钟,煎成0.5千克百部溶液,去渣,喷洒患处。或用百部100克,加白酒500毫升,浸泡两天待其成黄色后即成药酒。喷、涂患处皆可。
组方二 .用旱烟叶25~30克,加水500毫升烧开。待水温后降到15~20度时,浸毛洗浴。一般一次即可。此方既安全又有效。
治疗藓疥病 百部,贯众各50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待温敷洗,一般1~3次即可痊愈。
疗效观察:李治修[《中兽医学杂志》,1994(4)]介绍,应用此方,药源广,方法简单,具有杀虫,灭疥作用,安全有效,费用低,省工省时。 以上药物中药店都有出售,而且对人、鸟无毒,用于家庭养鸟治疗鸟病确实非常适合。用具用给花用的喷雾器即可,不过环境温度不能很低,不然鸟容易感冒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