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21|回复: 0

[医药] 细小病的预防和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8 15: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病是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多以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为其主要特征。有时其感染率可高达[font=]100%,致死率为[font=]10-[font=]50%。解放军兽医大学[font=](现易名为农牧大学[font=])[font=]1982年在长春地区首次分离出该病毒,从而证实了我国也有本病存在。犬、猫和貂的细小病毒具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犬的粪、尿、呕吐物和唾液中含毒量最高。病犬不断向外排毒而感染其他健康犬。康复犬粪便中长期带毒。因此,犬群中一旦发病,极难彻底清除。除犬外,狼、狐、浣熊也可自然感染。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font=]
  犬细小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较强,于[font=]60℃环境可存活[font=]1小时,[font=]80℃可耐[font=]30分钟,于偏酸[font=](氢离子浓度[font=]1 000[font=]mol/L,即[font=]pH3)环境和偏碱[font=](氢离子浓度[font=]lnmol/L,即[font=]pH9)环境中病毒仍有感染性。该病毒对[font=]0.5%的福尔马林或[font=]0.5%的过氧乙酸较敏感,对氯仿和乙醚不敏感。如果将含毒粪便和肠管冷藏于低温环境,其感染性可长期保持。[font=]
  诊断要点:[font=]
  (1)流行特点: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在寒冷的冬季较为多见。刚断奶不久的幼犬多以心肌炎综合症为主,青年犬多以肠炎综合症为主。[font=]
  (2)临床特征:本病在临床上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即肠炎型和心肌炎型。[font=]
  ①肠炎型:潜伏期为[font=]7-[font=]14天,一般先呕吐后腹泻,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多量粘液和伪膜。病后[font=]2-[font=]3天,粪便呈番茄汁样,混有血丝,并有特殊腥味。此时病犬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至[font=]40℃以上,渴欲增加。有的病犬到后期体温低于常温,可视粘膜苍白,尾部及后腹部常被粪便污染,严重者肛门松弛并开张。[font=] [font=]
  ②心肌炎型:幼犬呼吸困难,心悸亢进,可视粘膜苍白,体质衰竭,常突然死亡。通常可根据上述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在临床上应注意观察病犬是否有呕吐和腹泻。如果要进一步确诊,应早期采取病犬腹泻物,用0.5%的猪红细胞悬液,在[font=]4℃[font=] 25℃按比例混合感作,观察其对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必要时也可将粪便样品送检验单位做电镜检查,进行确诊。 [font=][font=][font=]  防治措施:[font=]
  第一、平时应搞好免疫接种。国内生产的犬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都与其他疫苗联合使用。使用犬五联弱毒疫苗时,对[font=]30-[font=]90日龄的犬应注射[font=]3次,[font=]90日龄以上的犬注射两次即可,每次间隔为[font=]2-[font=]4周。每次注射[font=]1个剂量[font=](2毫升[font=]),以后每半年加强免疫[font=]1次。使用犬肝炎、肠炎二联苗时,对[font=]30-90日龄犬应免疫[font=]3次,[font=]90日龄以上的犬免疫两次,每次间隔为[font=]2-[font=]4周,每次注射1毫升
[font=][font=][font=]  第二、当犬群爆发本病后,应及时隔离,对犬舍和饲具,用2-4%烧碱、1%福尔马林、0.5%过氧乙酸或5-6%过氯酸钠(32倍稀释)反复消毒。对无治愈可能的犬,应尽早扑杀,焚烧深埋。
  第三、对轻症病例,应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对于肠炎型病例,因脱水失盐过多,及时适量补液显得十分重要。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应按时注射抗生素。也可应用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进行治疗,其用量为:每犬皮下或肌肉注射5-10毫升,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连续2-3次。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