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006|回复: 12

[转帖] 最权威——鸟类生理图解(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6 18: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不容易找到最权威的鸟类生理图解,由于水平有限英文只做了简单的翻译,可能存在错误。希望大家都能通过本贴对自己的爱鸟了解的多了一些。



以下是一些学术资料会比较准确:
1.視覺器官:
眼球:鳥之眼球與體型比例較家畜發達,其構造特點概略如下:
a.角膜:表面之凸弧度較家畜顯著彎曲,故其眼球婉如兩個大小不同之圓球重疊而成。

b.鞏膜:於毛狀體附近處存與赤道平行之環狀鞏膜骨(Os. Scleroticum),此外鞏膜組織常存軟骨板。

c..脈絡膜:缺照膜,虹彩淺\褐色,色素細胞中存脂肪,瞳孔圓形,瞳孔之括約肌及擴大肌為橫紋肌。

d.網膜:較家畜發達且厚,網膜中心部位具顯著之中心窩,視神經乳突部存特異之構造,稱為櫛(Pecten),此為鳥類及爬蟲類特有之構造,成扇形,具橫條15條,斜位,突出於玻狀體內,富血管神經,屬於色素膜之一種,其作用未明,可能與調節眼球內壓,或協助網膜投影有關。

e.晶狀體:凸度較大,後房玻狀體體積較小。

眼球之保護機構:
1.眼瞼:下瞼較上瞼大,且富活動性,常存軟骨板,缺眼瞼線。

2.第三眼瞼(瞬膜):可遮覆角膜全面,富活動性,存瞬膜錐體肌及瞬膜方形肌(M. Pyramidalis et guadratus palpebrae tetiae)。瞬膜腺發達,如淚腺。

3.淚腺:不發達,位於眼球背面,導管數條,開口於結膜穹窿。淚管、淚囊、及淚鼻管等類家畜。


2.平衡聽覺器官:
1.耳殼缺,外耳孔周緣以小羽毛構成,外耳道短,存耳道腺。
2.鼓室週圍之鼓室環完整,鼓膜向外爾方面隆凸。
3.聽骨僅存一小柱骨(Os. Columella)。此骨外端具2-3軟骨突起,外接鼓膜,內端板狀接前庭(寶蓋ㄙ心)。
4.內耳構造基本類家畜,具骨性及膜性迷路,然耳蝸管短,不做螺旋狀,僅呈輕度彎曲,故其型態與家畜耳蝸不同。

(二)皮膚及羽毛
1.皮膚:
鳥的皮膚薄而柔軟,皮膚腺除尾腺、耳道腺外,其他部位均缺,固皮膚表面乾燥,豎毛肌較發達。
肉冠肉?︰金剛鳥類較常見,或九官鳥。為鳥類特有之裝飾物,其構造係由皮膚特殊變化而成,可別為下述三層:
a.第一層:表皮層,富微血管,故激烈活動後呈紅色。

b.第二層:為肉冠特有組織,質厚,內存多數星狀之細胞,互相交織成網狀,網目間存黏液狀之膠質物,於性腺活動期間,此層活動發達。

c.第三層:內層為平滑肌及彈性纖維構成,屬於皮膚之真皮層,具特有之感覺器,稱為赫氏體(Corpuscle of herbst)。肉冠中央之皮下組織為疏鬆之結締纖維,存粗形血管,肉?與耳朵之構造類肉冠。

皮膚之色素:鳥之皮膚除肉冠、肉?等部藉血液循環表現其顏色外,依鳥之種類不同,皮膚色素有黑色之Melanin,黃色之Xanthophil及紅色之Carotin等不同。此等色素之多寡與其飼料營養有關。
2.羽:
羽與毛、鱗同為皮膚附屬隻角質器官,然鳥類羽之組成分化較高度,故其構造較毛、鱗複雜。羽之種類依其分化程度可別為下列三種:
a.正羽(pennae):分布於翼背,尾端等正羽區(Pteryla),用為飛翔之用。正羽之構造:中央為羽軸(Rhachis),軸之兩側為羽板瓣(Web),羽軸下端稱為羽軸根(Calamus),插植於皮膚中,羽軸根內腔稱為羽髓(Pulp),羽瓣係由羽軸分枝之羽枝(Rami)作銳角方向傾斜排列而成。羽枝復分出小羽枝(Radii),小羽枝在分出小鉤(hocklet),如此互相交織構成板狀羽瓣。

b.綿羽(Plumlus)為總狀之羽毛、羽枝及小羽枝均作總狀分歧構成蓬鬆細柔之羽毛,分佈於正羽以外全身各區域,為保溫及減輕體重之用。

c.毛羽(Filoplumulus):存於頭頸及翼腳部綿羽間之小羽毛,形細小,僅其羽軸與羽枝。

羽毛之顏色基於黑色素(Melanin),再由黑色素變化為其他顏色,羽毛除其色素之基本色之外,又因羽毛組織構造,產生光線之反射、分光、屈折、吸收等物理現象。因之羽毛呈現多種不同之金屬光澤。
鳥於幼體生長期中,其羽毛由細小之毛羽蛻換為分化高度之綿羽及正羽。長成後,每年於氣候變冷之秋季定期換羽一次,唯台灣屬亞熱帶氣候,故可換羽多次。換羽(Moulting)之次序為頭、頸、胸、後軀、翼、尾順序蛻換。
3.嘴(Beak)
雀科之上下顎前部為角質鞘(Horny Sheath),下嘴根左右分枝,移行於皮膚。上嘴嘴根與皮膚交界處被覆臘膜(Cera)。其上富神經。鸚鵡上嘴下?,下嘴上?,較寬厚,中間存一空腔,狀似天然之胡桃鉗,對於帶殼之種子或果實、松子、毬果之攝食,有極大助益。
4.?爪(Claw)
存於後肢各趾末端,構造與家畜之不同,不底面亦存趾墊球(Pulvini Digitales),其抓握力,如以其形體大小計算,可換算成10-30磅
5.腳鱗(Scale)
脛骨以下自附關至趾端皮膚,表面被覆腳鱗,腳鱗爬蟲類體麟之遺蹟。構造亦同爬蟲類,作四角或六角形,腳前後鱗形較大兩側較小。
6.尾腺(GI. Uropygii)
位於尾坐骨背面,豌豆般大,末端見乳突,腺體為複管狀線,分左右兩葉,各葉導管約十條,開口於乳突。
7.耳脂腺(GI. Ceruminosae)
存於外耳道皮膚,構造同家畜。
(三)內臟器官
1.消化系統(Digestive system)
1.口:鳥缺口唇及兩頰,外被一層堅硬之角質組織,稱為嘴。於兩側口蓋緣內方,具與蓋緣平行之隆線,形如哺乳動物之齒槽緣。隆線內方即後鼻孔裂之兩側,存五列橫行尖銳之錐狀乳突(Papillae),尖端向後方,最後列與舌根相對,為口腔與咽頭之境界。舌狹,先端圓鈍(雀科則尖銳),舌根存一橫列乳頭,尖突,向後,味蕾存於角質組織,不發達,存於舌根處。
2.口腔線:可分為如下數種:
a.上顎腺(Maxillary Glands):位於硬口蓋背璧,開口於前口蓋緣。

b.口蓋腺(Palatine Glands):各側內外兩列,外列口蓋腺僅開口於蓋隆腺外側,內側口蓋管開口於中央裂孔側方。

c.下顎腺(Mandibular Gland):位於下顎兩側,腺管口細,開口於口底。

d.口角腺(Angular Gland):圓形,存於口角與哺乳動物之耳下腺同物。

上述各口腔腺存於口腔黏膜下,分泌黏液不含消化酵素。
3.咽:咽頭與口腔連續,缺軟口蓋之界劃具下列各孔口:
a.耳咽管口(Ostium Pharyhgicum):為耳咽管之出口,開口於咽背璧。

b.蝶翼腺口(Orifice of spheno-pterygoid gl.)開口於耳咽管之前方。

c.喉頭腺口(Orifice of crico arytenoid gl.)位於耳咽管口之後方,數個。於咽頭後側及背側璧存一列錐狀乳突,由此為食道之起點。喉頭入口(Aditus laryngis)作縱裂狀。黏膜為複層扁平上皮。

4.食道:食道富擴張性,肌層外縱走內環走。外層發達,存少許橫紋肌,黏膜為複層扁平上皮,富黏膜腺及淋巴小節,肌層中存稱Auerbach's Phexus之神經叢。
食道起始部位於中軸位置,其後轉移於氣管右側。於胸腔入口處擴大形成嗉囊(Crop;Ingluvus),亦偏於右側,黏膜角質化,水禽不發達,鴿於繁殖期間,黏膜腺擴大,分泌嗉囊乳(Crop Milk)。食道入胸腔,位於氣管背側。
5.胃:可別為腺體部或前胃(Pars glandularis: Proventriculum)及肌部或砂囊(Pars Muscularis:Gizzard)二部:
a.前胃:璧厚、長梨狀、擴張性小。位於體中軸左側,與肝臟在腹面接觸。
脾臟附著於其背後側。前胃與砂囊接續處縮小。
黏膜為單層柱狀上皮,胃底部富存管狀腺,多韌腺管開口之腺竇,再以小乳頭開口於胃璧。胃璧存淋巴結,肌層發達,兩層,內環走外縱走。並存於Auerbach's Plexus。

b.砂囊:相當於家畜幽門部,位於肝臟後位體軸稍左側,左右偏壓,草食禽較發達,黏膜璧厚,具縱橫交錯之皺襞,表面被覆一層膠狀分泌物。存幽門腺,肌層外縱走,較薄,中層環走最發達,內層斜走。環走肌於左右兩側而特厚,背腹側較薄含腱質。

6.小腸:如家畜,可別為十二指腸,空腸及迴腸三部。十二指腸離砂囊向背右側行,於腹腔後部形成迴轉,續前行(與後行段平行),中間?圍胰臟至幽門部,移行為空腸。空腸屈曲迴轉,圍繞腹部氣囊,後端曲度較直部為迴腸,輸?管及胰管各兩條,開口於十二指腸之未部。小腸黏膜為單層柱狀上皮,富存Goblet Cell,腸璧絨毛發達,但較短。十二指腸部並存於瓣膜,小腸腺發達,以腺竇出口,十二指腸腺缺,淋巴小結,存於黏膜下肌層。肌層內環走,外縱走。內層較發達,外被漿液層,以腸間膜連繫於背璧,小腸之中部存一盲突,是為胚胎時期卵黃囊之遺痕,稱為卵黃憩室(Diverticulum Caeci vitalla)。
7.大腸:可別為盲腸(Caeca)及結腸(Colon)二部份,盲腸突出於小腸與大腸之接連處。左右成對,盲管狀,長約20cm,較小常稍粗,黏膜為單層柱狀上皮,富存Goblet Cell並存於絨毛及腺體。多數淋巴組織集中於腺體部位,結腸短而直,位於脊椎腹方,前接回腸,後達共洩腔。黏膜為單層柱狀上皮,存絨毛,並存於多韌管狀腺,開口於絨毛附近。富淋巴小結,肌層發達,內環外縱走,外被漿膜。
8.共洩腔(Cloaca):共洩腔為消化管末端,開口於體外之短道,泌尿、生殖管亦會合於此腔,可別為下述三部份:
a.糞竇(Coprodeum):位於內背方與直腸連續。

b.尿竇(Urodeum):位於糞竇下側方輸尿管及生殖管開口於此。

c.肛竇(Proctodeum):位於共洩腔後部此部之背方存一盲囊狀構造稱為Fabricius Bursa,此囊於幼齡(約4月齡前後)最發達,其後漸趨退化,老齡則消失。

9.肝臟:左右兩葉,位於體腔中部心臟與胃之間,前後軸較腸,腹面及側面接觸體璧,但一部份由氣囊隔離之。前端具心臟壓痕,背面為內臟面。?囊存於右葉,以?管(Duct cysticus)注?汁於十二指腸;左葉以肝腸管(Hepato entericduct)直接導入?汁入十二指腸。
10.胰臟:三葉,長形,位於十二指腸迴轉之挾抱中,以2-3胰管開口於?管之注入口附近。
11.脾臟:扁圓形,大小約2cm,赤褐色,位於腺胃與肌胃交界處之背右方。
2.呼吸系統(Respiratory system)
1.鼻腔:鳥類鼻孔(Nostrils)開口於上嘴基部,長卵圓形,鼻孔背緣存一皮膚皺襞,鼻腔短狹,中央以鼻中隔軟骨及硬骨分別為右左兩腔。各鼻腔存二不發達之鼻甲骨,鼻腔後下端會合,以一狹長縱裂通口腔及咽頭,鼻淚管開口於鼻腔之策下璧。
2.氣管:長管狀,由多數完整之軟骨環前後連結而成。其前兩端各存一喉頭(Larynx)。氣管黏膜為纖毛柱狀上皮,存多韌胞狀腺。
3.喉頭:二個,連接於氣管前後端。
a.前喉頭(Anterior Larynx):為狹長形之管道,開口於咽頭底璧,前喉頭之構造:

1.環狀軟骨(Cricoid Cartilage):一個環狀構成喉頭。
2.披裂軟骨(Arytenoid Cartilage):呈兩片小三角棒狀,以銳角V型排列於喉門。

b.後喉頭(Posterior Larynx):或稱鳴管(Syrinx),位於氣管末端與左右支氣管之會合處。支氣管之末端各具一彈性膜之隆脊(Ridge or Carina)。隆脊之兩側各存一側襞,形成裂隙狀之支氣管出口,會合於氣管。此種構造與哺乳動物之喉頭相類似。

4.肺臟:左右兩葉,位於胸腔前背部第二至第五肋骨間,密接背璧,並存肋骨壓痕,腹面隆凸,支氣管幹(Stem-Bronchus)由肺臟腹面前中部入肺臟,並綿延至後部與腹氣囊連續,於肺臟內部支氣管幹分出10支第二支氣管(Secondary Bronchi),由第二支氣管分出多數第三次支氣管(Tertiary Bronchi ; Parabronchi),再由第三次支氣管分出多次微管,此等微管富擴張性,與哺乳動物之肺泡相似。
鳥類肺臟附有氣囊(Air Sac),氣囊係由內層黏膜及外層漿膜構成。各囊除胸氣囊外,各通第二次支氣管及氣骨(Pneumatic Bone)。氣囊之數目計有鎖骨氣囊(Clavicular)一個、頸氣囊(Carvical)兩個、腋窩氣囊(Axillary)兩個、前胸氣囊(Anterior Thoracic)兩個、後胸氣囊(Posterior Thoracic)兩個、腹氣囊(Abdominal)兩個,共11個,分布於各名稱所示之部位。
5.甲狀腺:一對,卵圓形,位於頸部後端。頸動脈與上膊動脈之分枝處,氣管食道兩側。甲狀旁腺位於甲狀腺之後方或與甲狀腺接觸。胸腺幼鳥發達,葉狀,由頸部伸展,隨生長而漸退化,成鳥常消失。

3.尿殖系統(Uro-Genital system)
1.泌尿器官:腎臟位於脊椎腹面兩側,自第六肋骨以後至腸胃窩,暗紅色質脆軟,各腎可別為3-4葉,輸尿管起始自腎臟腹面前部,沿體軸後行,開口於共洩腔之輸精管或輸卵管之內側部位。副腎形小,形狀如豌豆,位於腎臟前內側。
2.雄性生殖器:睪丸位於腎臟前葉腹面,左側睪丸接肝臟右側之背方;右側睪丸接肌胃及腸管,蠶豆狀,淡黃色,大小以年齡及個體而異。於睪丸門部存扁形隆突。此為副睪之痕跡。由此存屈曲之輸精管後行,開口於共洩腔輸尿管出口之外側乳突上。
3.雌性生殖器:
a.卵巢:胚胎時期卵巢左右一對。稍後右側即急速退化消失。僅存左側卵巢。位於最後二肋骨部腹腔,背側與體背璧接觸,前接左肺後緣,後接左腎前葉,下接腺胃及脾臟,內接大靜脈,於卵巢作用活動期,形狀呈不規則葡萄房狀。表面存多數發育程度不同大小異形之卵胞。

b.卵管(Oviduct):胚胎時期亦出現左右兩條,但右側卵管消失,通常僅左側發育,型態依其作用時期而異,其於休止期為一條屈曲管道,位於左背部腹腔,與腸坐骨接觸,開口於共洩腔左側,卵管前端為哺乳動物之輸卵管(Uterine),以裂隙開口於腹腔,此後為擴大之漏斗部(Infundibulum),再後為較隘狹之狹部(Isthmus),狹部以後管璧增厚而擴大,此部分與哺乳動物之子宮同物。再後復變狹,相當於腔道部,最後開口於共洩腔。

卵管璧之構造,外被漿膜,連繫於體璧,肌層兩層內環走外縱走。黏膜存縱走皺襞,分泌蛋白部皺襞較高,其後變低而轉斜向或橫行,黏膜為單層柱狀纖毛上皮,腺體長管狀,分枝,並存Goblet Cell,中部管璧較厚,因其腺體發達之故。

c.卵胞(Ova):由卵巢分化而來,存多量卵黃,受精大概於卵管前端,卵胞至卵管中部,卵管分泌蛋白包圍卵黃,卵殼分泌於卵管之後部一小段。卵之氣室在於鈍端,介於卵殼膜與殼膜之間。
鸟生理图.jpg
鸟的呼吸系统.jpg
鸟的循环系统.jpg
消化系统1.jpg
翅膀的结构.jpg
羽毛的生长.jpg
鸟骨骼.jpg
眼睛.jpg
羽毛.jpg
发表于 2008-11-26 19: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Z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22: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楼主有心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7 10: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好多英文我看不懂...但是图大概能看明白..
感谢L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7 11: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真细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7 12: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14: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对本帖做了些更新,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看到第二篇帖子“图解:鸟卵-破壳-幼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7 14: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呀,这个贴真好,要努力学习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7 14: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找齐这些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7 15: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