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3 16: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二:
紫砂壶焐灰,因为效果特殊,有"温润如墨玉,坚质似铁石"之美誉. 如今,因为掌握"焐灰"技艺的工匠越来越少且焐灰容易出问题,成品低,有人便用化工料配制近似焐灰效果的仿焐灰的泥料.使紫砂焐灰蒙受了"不白之冤". 一般加色料的壶因为工艺方法不一样,通常质感很差,颜色可以接近,但质感平滑,颗粒感差 焐灰以前时对紫砂器烧生(俗称欠火)的一种补救措施.因为器泡养后效果特别.象"墨玉一样"因此在市场上焐灰壶身份比较特殊.有人专门进行将烧制的茶壶进行焐灰,如清末程寿珍就有许多焐灰的作品专门进行第二次烧成焐灰.(价格也比原来不焐灰的的要贵一倍).理论上只要是着色离子是铁离子的.在缺氧状态下都可以烧制.但在具体操作上难度较大,焐灰对火温要求比较特殊,朱泥类结晶程度较高,出现液相相对较早(温度偏低).因此焐灰成功几率趋近零.焐灰壶底皂青矿料把握相对大些,掺和其它色素的可能会发生花壶现象. 焐灰本来就是窑变现象.不过只是人为操纵下的窑变而已.一把成功底皂青焐灰,颜色应该是黑内透青,青中泛蓝.保持原料的颗粒质感.和其它拼制黑了区别,拼制黑料,相对颜色呆板,质感较弱. 团泥不可以焐灰. 若第一次烧结度较高,捂灰成色会润一点,烧结度相对底一点,则捂灰以后会感觉壶表有些“涩”,但后者相对容易泡养一点。 据我所知.正常捂灰以后的壶透气性基本无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