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靛到家后,该如何让其尽快服笼?这个问题大凡玩靛的鸟友都会遇到的,特别是象我们上班族养新靛更是事情多多,怎么办?我想了想,找出2005年发在青鸟的老帖子,提供给你和其他一些对此有兴趣的鸟友作参考。
盘生与靛頦之伏笼
在江南养靛頦新鸟,不管是当年小鸟还是隔年老鸟,一般都入笼喂养,与北方新鸟上架喂养有所不同。新鸟虽然扎上了翅膀,可是入笼以后,还是满笼乱跳乱撞。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让你心爱的靛頦能够在笼中安安稳稳的生活?也就是玩靛人常说的新鸟伏笼了。
新鸟伏笼靠的是你下功夫去盘鸟,这中间也有点小技巧,说来供大家参考。
盘鸟,分为盘生与盘熟。盘生,指的是盘当年入笼还未伏笼的新鸟;盘熟,说的是盘伏笼后的新鸟,主要是做规矩。此帖只讲盘生的问题。
新鸟入笼后,乱蹦乱跳是正常现象。如果它不乱跳,肯定有问题了,不是病就是伤,或是缺膘特严重之鸟,时刻都有挂的可能。
盘生的主要手法:一静二动三诱。
我买来新鸟后,扎翅入笼上罩,鸟笼置于家中安静处,除了添加食物饮水之外,一天最多去打搅它们两次以内,尽量不让新鸟受到一丁点惊吓,让它们感觉到这个新的生活环境非常安全,而且还有吃有喝。一般三天后,新鸟在笼里基本不会乱蹦乱跳。
由于它们静养了三天,大部分的新鸟均已开食,鸟身上也有了一些膘水,过笼给它们洗澡(室温不得低于20度)。在过笼洗澡前,给它们全部松绑,让它们在清水中洗透洗彻底。浴后新鸟回到养笼,此时笼子不再上罩,并将鸟笼一个挨一个排放,相互之间你能看见我我也能瞧见你,大家一起梳理羽毛,重见天日。鸟在洗浴时,我早已把它们的家打扫的干干净净,并添加了新鲜的干湿粉料和饮水,有的胆大的新鸟,会一边梳理羽毛一边大口吞吃丰盛的美餐。
毛干了,吃饱了,靛頦又要开始活动了。此刻的新鸟已不再乱蹦乱跳,可它们在笼中停留的时间少活动的时间多,只要鸟不故意撞击笼丝或笼顶,那你的盘生就已成功了一半。
鸟在笼中跳,因翅膀已松绑,它在活动中不宜伤到脚趾和身体,你不用担心它会受什么大的伤害。它跳累了自然会停下来休息的,只是它在活动的时候,你不可随意惊动它,任何大小的惊吓都可能造成靛頦的受伤,你可在远处观望它,不可一下子靠的它太近,要慢慢的接近它们,人体的动作需要全部慢镜头动作,这过程一般持续一天即可。
最后一步也是盘生鸟的关键之举,那就是诱惑法。常言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们就是利用鸟对食物的需求欲,诱使它们老老实实的呆在笼中,不然就没有美味佳肴。靛頦是野生鸟类,各类活虫是它们的最爱。笼养之后,开始一两天它们还能吃到活虫,上食后,它们在笼中随时可吃到的食物,就只有我们供给它们的干粉料或湿粉料,活虫是它们最需要的食物,所以喂活虫是要有点讲究的。上食后的新鸟,一般一天喂10条左右的小黄虫,你在喂虫时,应采取每次只喂一条绝不多喂。我是上班族,只有早晚有时间盘生鸟。早晨5条虫,晚上5条虫,分10次去喂鸟。开始的时候,你走近鸟笼,鸟会在笼中飞窜,你不用管它,将虫放进笼内后离开,甚至不用去看它,过一段时间,我又拿条虫走近鸟笼……反正绝不空手走近鸟笼,每次去与新鸟靠近,离开时都有一条活虫留在它的笼子里。靛頦是一种极有灵性的鸟,你每次来到它们跟前,都给它们带去了它们的最爱,久而久之,它们还会怕你吗?哈哈……你就是它们的再生父母啦!
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
盘熟与靛頦之笼相
上篇讲了新靛頦入笼之后的盘生问题,此节着重说说新鸟的盘熟之事。
新鸟到手之后,经过你悉心照料,已经历了点水、开虫、换食、圆膘、开叫、回性、伏笼等过程,前后近两月,玩靛人让鸟玩得不轻啊!光当佣人,侍侯着那一只只红蓝小祖宗。当燃,也由于你的爱心,那些个鸟也有了点样子了,天天在笼中小叫吟唱,乐得玩靛人一个个笑口常开。
那么,玩靛人接下来的功课是什么呢?我说还很多啊,其中最关键的是盘熟也。靛頦的盘熟之法,可不是我想出来的,它是老一辈鸟把式传下来的经验之谈。多年来,我一直学以继用,确有好处,说来供大家品评。
何为盘熟?这是指调教已经伏笼之靛頦。调教的内容主要有三点:吃相,跳相,叫相。三相合成,统称:笼相!
笼相的问题其实很重要,不少玩靛之人都忽视了。说到底,当你拥有了一只上品之选的靛頦,如它笼相很差,你玩起来有劲吗?我说那样的鸟,品再高,你也玩不长远也。不信,你可试想一下,一只可遇不可求的连环岔舌尖红,它在笼中甩食、攀笼丝、没叫口……你会再宠爱它吗?你还会将它当宝贝??反正我是养不住的啦!就如玩鸟人之间常说的,“这鸟品相好啊……”,品相!此两个字,我再多说几句。何为品相?品,指的是鸟之先天,其出生的品种;不同的玩家,对靛頦的品种有其各自的喜好,在此我就不再多说了。而那个相字,老一辈的玩靛人可有二解:
一曰靛之相貌,此说基本为天成,如鸟的身材、毛色、毛锋、头面、片子等等,再高品种的鸟,没相貌也不足为上。二曰靛之笼相也,鸟没了笼相也就少了玩趣。个中的道理也就不多讲了。
笼相的调教并不难,你只要用心用脑筋就行了。
吃相之调教。
靛頦吃相,它从小养成,人为极难改变。你一旦发现鸟甩食,应分析原因,在排除怕人和不适应环境等因素后,你只有想法去适因它的吃食习惯。鸟吃湿粉不行,就改吃干粉料,还不行就喂颗粒;粉粗了,就再磨细……一样一样试喂,直到它不甩为止。在我的玩靛经历中,真正吃相很差的鸟还是极少数的。我也曾用过在食罐里放弹子什么的,效果不理想也。所以,我一般是喂法随鸟,而不让鸟来随喂法。在这个问题上,靛頦是大爷,养靛者是下人。
跳相之调教。
新靛伏笼后,如果发现它常不良之跳相,那你就得给它做规矩了。它不时钻栖杠,那就得将杠下封堵;它在笼里来回不搭栖杠,那就得抬高杠子了;它喜欢站在食罐上,那就得在罐上加扣条(一种专门防止鸟上罐的配件);它没了怕头还仰顶,那就要看看是不是笼子挂的位置不对……这些小事情,大家可不要不在意,现在不调整,时日一久,鸟就落成习惯了,再改特难啊。
叫相之调教。
叫相主要说得是它的口子。新鸟之中的小鸟,它的叫口,一般不是很丰富,老一辈都要给它们押口子。方法不难也,绝不象有的人说得那么神秘!靛頦押口,一要有好的教师,之后才是方法。红靛押口,我用的教师鸟是一只画眉,如有百灵就最好了。每日早晚是靛頦发口吟唱最佳时,那押口的时段也就定在这时为佳。押口时,靛頦要罩上满笼衣,不要见光。教师鸟要挂在它们的上方,这样靛頦学口是不会有冲击音,能听清楚教师鸟的每一节音律……平时,教师鸟不能与学生养在一个房里,不然学生们对老师就没了新鲜之感了。一般红靛頦都很聪明能干,学口十天半月就有成就也。蓝靛,先用鸣虫押口,方法与红靛一样;学得差不多了,再改押鸟口。有一点请切记,教师鸟和教师虫,全要与学生分开养之。
靛頦的笼相之问题,说大很大,讲小也就很小也。有的鸟友讲究,也有的鸟友并不看重,这些全凭个人的喜好,我想也不应有什么硬性的规矩说法,一切的一切还是应人而已为好啊!
我学了一些老法的玩靛之讲究,可能过时了,现在年轻的一代不一定喜欢,那就算老夫说说从前的玩法吧。
圆膘与靛頦之回性
新鸟人工喂养之后,大家通过第一阶段的努力换食成功,鸟在笼中单腿站立,羽毛松弛,嘤嘤小唱,惹人喜爱。此时的新靛頦已经伏笼,并且膘水丰盈,没有了生命之忧。
新鸟圆膘,原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玩靛人对新鸟付出的一切得到了回报。但是,这种回报只是暂时的。今天靛頦在笼中镇定自如、鸣唱不止,它还能从玩靛人的手中接虫吞食……然而一觉睡醒,也就是第二天你突然发现,那笼中的靛頦一切又恢复到它进笼时的腔调了:满笼飞扑、头撞笼丝、不见人也闹,见了人闹的更欢,好像它有一种用不完的劲道,拼死也要冲破牢笼。夜深人静之时,不管你给它开灯还是不开灯过夜,它在笼中继续战斗,奋不顾身的与那一根根坚韧而富有弹性的笼丝作长时间的以死相拼的抵抗,笼丝不断,那鸟却折断了一枚又一枚飞羽或尾羽……明明已经伏笼的鸟,怎么就闹了起来呢?它圆膘了,它又有了力气,它要为获得自由而做努力和拼命!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鸟圆膘之后它又回性了,它要与玩鸟人一比高低,为自由而战!
这是一件特别让玩靛人烦恼的事,如果你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圆膘之后的回性之鸟,极可能在一夜之间甚至眨眼工夫就废了,断嘴断脚飞指甲,头破血流损翅羽……
我的对应措施基本有三条,说出来供大家参考,也欢迎行家里手共同探究,寻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是重新给鸟笼上罩披笼衣,但不给回性之鸟扎翅捆尾巴。罩笼衣可预防鸟在撞笼时发生不必要的伤残,不扎翅尾可防止鸟在扑笼时脚趾的损伤。圆膘后的新鸟,撞击力很强,特别是扑到上笼丝后,反弹回来的力量很大,扎翅后鸟落笼底的分量会全部落到脚趾上,造成脚趾骨折或弹飞脚趾甲,自由的鸟翅和尾羽,可保证它入笼底时的平衡,防止不必要的损伤。
二是加强青料的喂养,原来喂的粉料的比例不采取调软的做法,活虫照喂,确保新鸟的膘水。以前老一辈传下的法子是采取断虫之法和落膘之法,这些做法以降低新鸟的体力来减少它的闹笼力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可是对新鸟身体的伤害却是很大,分寸掌握的不好,往往会导致新鸟落膘而亡或鸟的体质下降,抵抗力减低,时刻都有生病的可能,风险性很大的。多喂青料,旨在调节鸟体心火,安神祛燥,黄瓜为最,青菜亦可。已学会吃青料的新鸟,可将软食缸盛之,湿粉料停喂,以干粉料替之。如你的新鸟没有学会直接吃青料,那只能继续喂湿粉料,将青料打成泥状拌入。青料的用量与粉料之比一半对一半。
三是回性强烈期,将罩上笼衣的鸟笼,开一小缝,面墙而置。像对待新鸟人笼时的方法那样,每天除了给它洗澡加食水之外,你不要去惊动它,听其在笼中尽兴闹腾,一般不会超过三天,它就会平静下来。笼丝是坚不可摧的,新鸟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双方的对抗,最终只能让回性之鸟败下阵来。这段时间如果发生人为的惊吓或是其他什么,都会造成回性之鸟伤残的后果。靛頦是很有灵性的鸟,当它发现自己的抵抗是那么的无效,它会向玩靛人投降的!
新鸟圆膘后的回性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绝大部分的新鸟都会发生,我们只要认真对待,这一玩靛之难关,我想大家都会走过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