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10 18: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公布部分答案,望大家不要拍砖。原因:本人大飞总共做了3次DNA鉴定(二级飞羽,几乎拔光)。第1次温州,结果母的;第2次上海,结果公的;第3次直接寄台湾,结果今天收到,这个结果应该是最终结果,答案暂不公布。结果公布将是对鹦鹉DNA鉴定的行业道德的考问。
该鸟是在广州花地买的,买时1个半月大(脚环号:PV231),在7只雏鸟中挑出,店主包公挑选时,本人也在场,所有特征都符合网上所说的雏公鸟特征(平头、头大,大嘴,色艳)。在饲养过程中,它的表现也非常符合公鸟的特征:少叫,不咬人,任人抚摸,3个月就可以飞,落点准确,从来没碰到过墙或摔倒地面,3个半个月后就可以飞上手。两个半月转食非常顺利,转食时用碎的滋养丸,目的是从小培养它的口感,现在很喜欢吃滋养丸。从来就没病过,不剪羽,每天早晚在大厅中任它自由飞翔几分钟。1个月前,曾咬开过脚链的连接环,但半天都没飞走(当时保姆喂食时,吓坏了),现在改用铜锁连接脚链和站架。现在大飞感觉已经在开始转舌,每天早上叫的声音有好几种调。
第一次DNA鉴定结果出来后,曾和店主沟通过,同意再换一只。但是就跟许多网友说的一样,鸟养到这个份上换鸟在感情上似乎也很难接受。这就是为什么不惜成本做3次DNA鉴定的原因。所以忠告广大鸟友,DNA鉴定要尽早,同时,一个可靠的鉴定机构是必要的。
说个题外话,第一次拔鸟毛送检时,大飞拼命挣扎乱叫,第二次、第三次拔毛非常配合,难道它知道鉴定的结果将决定它的去留?呵呵。
本人在深圳,欢迎深圳鸟友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