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87|回复: 2

[原创] 田黄九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0 16: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田黄九德

  细:乃粗之反。田黄石的组成分子极为细微,用肉眼或一般的放大镜看不到其组成颗粒,细则匀净,这是一切美玉宝石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结:为松之反。指田黄的组成分子极为紧密。石结则坚实耐用,不易碰伤,雕刻花纹或治印不易模糊,不易蹦坏;石结则光泽正、亮、好,石质粗松光泽则黯然不正;石质若细而结,入手则有滑感,反之则粗涩格手。
  温:乃凉之反。田黄石埋藏于寿山溪旁的田土里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年,早期可能还有温泉浸泡,入手有温和之感,不似水坑之石,或其它蕴藏条件较差之石,入手不如田石温和,有的甚至有阴凉之感。
  润:为干之反。田黄石因长期受寿山溪水的浸渍,石质很滋润,不干燥,不脆,抚之宜手,刻之不易碎裂剥落。
  洁:乃杂之反。即田黄石的组成分子极为纯净,没有什么“虱卵”、“花生糕”、“金砂地”等杂质,看上去非常纯净可爱。
  嫩:为老之反。田黄石的上品,如田白、橘皮红、黄金黄等,其质地皆如婴儿之肤,柔嫩可爱。而劣质田黄或其他下等印石,则有老、干之病,观之、抚之则生人厌恶之感。
  腻:乃枯寡之反。如久泡油中,石质油性好。油性好则石性较稳定,小的碰伤以手抚摩即可愈合。油性差则干寡枯涩,不但欠美感,而且易生裂痕或白点。温润细腻则如玉女之肤,美妙异常。
  凝:洁、结而润者即为“凝”,乃黯浊之反,呈冻状或半透明。凝之甚者,即为晶莹、全透明。田黄石一般呈微透明或半透明。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6: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赝品易得 真品难求

 赝品易得 真品难求
  
    赝品古玉可谓是自古有之:各种类型、各个年代的古玉无所不仿,除了极少数用心高仿外,大多数粗制滥造、不堪入目,作伪者求利心切,利用现代机械手段大规模地疯狂生产。套用******的警言就是,“玉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据中国宝玉石协会玉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奥岩介绍,市面上的赝品古玉主要是仿红山文化玉、汉代出土玉、良渚文化玉,大部分来自浙江湖州、安徽蚌埠、江苏扬州和徐州以及河南南阳等地。例如目前仿造最多的是红山文化玉猪龙,一般采用熏、烤、烧、煮、炸、蚀、沁色、酸蚀等工艺做旧。由于玉器石料本身就是“老”的,因此仅凭其雕工、皮壳和包浆来辨别真假确实困难。假玉器大都采用价格低廉的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或其他低质杂玉,这些玉硬度大都低于5.5,更有甚者,以似玉之石冒充真玉,造伪者把似玉类的石头做成各种器物,以冒充玉器。玉质鉴别不精者,极易为其所骗。古玉市场向来也是打真不打假,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允许在市场上贩卖古玉,收藏者购买古玉时,商家一般不会出具鉴定证书,售货凭证也不会注明商品特征,只是口头说明是某朝某代的古玉。交易成交之后,收藏者即便发现是赝品古玉,货款也很难追回。
    目前古玉的仿造技术已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曾经有位四川大学的考古学博士,花40余万元在一家与其有较好私人关系的古董店买到75件古玉,有商、周、汉代的玉璋、玉刀、玉龙纹器、玉剑饰、玉冠等。后经文物部门鉴定全部是赝品。传世古玉的鉴别十分复杂,不少国外的大博物馆,请了中国的专家,在他们的藏品中剔除伪古玉。博物馆尚且如此,业余爱好者想一步到位,百无一失恐怕不太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1 22: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