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传说秦王当年泛舟,东游大海。
一日玩兴大发忽遇风浪,他跟班的近臣不小心把装笔砚的布袋掉在海里。这东西随浪漂流,日久也成了精,它化成一条水族,成了一条脑后有反骨的八爪鱼,东逃西窜自讨生活。这东西心不忘出身,所以躯干轮廓依旧一副布袋皮囊的样子,收口的绳子变成两条须子,袋口的褶皱则成八只手爪,肚子里的毛笔砚台,只好锤炼成脑后到耻部的一条软骨,包裹在袋子夹层,整日游荡在深海里的山边沟沿,偶尔想露一小身,便被人们捕获,蒸煮后上了餐桌,剩余的下料,被阿狗阿猫一通吞食后,却也忘不了道声谢“特别的谢谢啦”。这东西无疑就是乌贼的传说了。不过生物学的辞典里,称那包皮里的骨头叫贝壳,而那两条招摇的须子和委身袋口的八爪则一律称为腕,当然也可称为八爪鱼。
做了乌贼的布袋,笔砚虽然凝聚成一条反骨,却也没有丢弃本色功能,因此肚子里常年储蓄着一腔黑水,摇摇摆摆袅袅婷婷东游西窜,仿佛满腹经伦一肚皮倚马可待随时能够倾倒旷世才情的败兴小生。也唯其因此,这小生便被公认为到处称叔言谢的小吏。
哲学家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世界往往由假象充斥着。诚哉斯言,反骨败兴书生就是证明。那一肚皮黑水诚然貌似黑漆漆的墨汁,甚至可以饱蘸写字,但这貌似文墨的黑水,其实绝对和识文抓字的文化毫无关涉,而不过是败兴书生的防身自卫的兵器而已。当和正义者斗争时,词穷理尽而失势后,它便会迅速喷出那夹杂着戚戚的一汪黑水,刹那间就逃遁而去。那袋子败兴小生除了作饮食男女们的鲜食干品。另外的入口,当然是不移的药效,只是滑软鲜嫩的肉,难脱食品的性情。
倒是那生长在肚腹内的贼骨,扁平白皙,两头尖尖,中间鼓胀着。常被郎中们压磨着,人们叫它“海螵蛸”。这东西则是功能颇颇的可观;刀伤流血,小儿鹅口………全都一并招揽。更奇妙的是小鸟儿食里,也有人们时时的加上一些,想当然是益强化小鸟的骨骼吧!更深处是这乌贼骨粉末含有钙分子,而这钙分子正是一切生物神经系统的不可缺少的,这到说明了一些鸟类歪脖抽筋之症,仿佛也有了可疗之道。
结论;乌贼骨在鸟换羽期间可少量加些,但对羽毛生长不起主要作用,而虫类的外壳与翅膀,因含有大量的角蛋白,才真正的对鸟换羽有益。因为鸟羽也是由角蛋白而构成的,所以换羽期间,鸟类必需捕食虫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