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中国的根艺市场怎么啦?在古玩收藏不断升温的今天,根艺市场却显得有点冷,有点疲软。今年春季,在南京一家拍卖公司举办的首届根艺专场拍卖会上,55件根艺品全部流拍;5月28日,成都有两场拍卖会同时举行,结果书画拍卖“火爆”,根艺拍卖“冰凉”。一件估价500万元的乌木根雕,以360万元起拍,最后因无人问津而流拍。再从根艺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据浙江一家全国最大的根雕厂负责人介绍,往年根雕的年销售收入在600万元左右,而今年1月至9月份的销售收入才300多万元;几年前曾在北京王府井亮相的一件根雕《大象》,后来以60万元拍出,而今年新近出售的一件重达3000多斤的《神骏》,才卖了7万元。
对于当今根艺市场的低迷,笔者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工厂化生产的根雕产品日趋饱和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根雕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采用电锯、电钻、电刨、电磨等电动工具,大量加工、生产各类根雕产品,尤其是大型的根桌、茶几、花架等实用“根艺品”。10多年来,全国上百家根雕厂,生产的各类根艺品不知其数。如今,在各大宾馆、酒店、商场、旅游景点 ,这类工厂生产的根雕商品比比皆是,已处于饱和状态。
木雕翻版的根雕工艺品充斥市场 我国的福建仙游、广东的潮州、浙江东阳、云南剑川等地,是我国著名的木雕之乡,拥有一大批从事传统木雕工艺的能工巧匠。他们雕刻神仙、菩萨、瑞兽的技艺,非一般根艺爱好者所能为。随着根艺热的兴起,全国一大批技艺高超的木雕艺人应顺商品经济的大潮,转而从事根雕创作。他们利用娴熟的木雕技艺,大量雕刻深受民众喜爱的寿星、佛像、麟兽等主流根雕工艺品,一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不多时各地相互效仿、遍地开花,导致这些大同小异的根雕工艺品,充斥了根雕市场,如今遭受冷遇应是必然。
曲解“天然”, 漠视“艺术”;急功近利,粗制滥造 在数以万计的根艺爱好者参加、群众性的根艺创作队伍中,确有一些梦想一夜暴富的人,他们盲目地、快速地“创作”根艺作品。一些人曲解根艺是“纯天然”、“凭发现”的根艺创作理念,对挖掘来的树根,不用脑、不动刀,保留着树根上的枝枝杈杈,甚至泥土污垢,原封不动地将其搬上展台,声称这是“纯天然”的根艺品,并漫天要价。另一些人,曲解“七分天成,三分人工”的根艺创作原则,凭主观臆想,在根上乱雕乱刻,东拼西凑,搞得面目全非。这种低劣的根艺品,在全国的根艺市场上屡见不鲜,直接影响了根艺市场的良性循环。
奇根渐难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0多年来,被挖掘的各种根材不知其数,而其中的绝大部分,被水平低下的根艺爱好者,粗制滥造成低劣的根艺品,甚至成了一堆堆废品。这些被利用过的根材不能再生。在未来可见的时间里,可用的根材将越来越少,最终将采掘殆尽。越这也是当今根艺市场不景气的一个原因。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将出现全面禁止挖根和无根可挖的局面。不过,这也意味着真正鬼斧神工、“天人合一”、自然美与艺术美,神态美与意境美相映生辉的根艺作品,将成为“绝版文物”具有极高的收藏投资价值。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根艺作品的价格也随之步步高升。譬如1998年初,上海一尊名为“八仙过海”的根雕,以30多万元的天价成交。2004年4月18日,由中国民间艺术大师叶玉青先生雕刻的“世纪大象”的巨型根雕以60万元的高价被成功拍卖。如今根艺市场出现了低迷,其实也是正常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相信根艺市场会重新进入正常的运转,毕竟根艺作品的供应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收藏者而言,也不是根艺作品就不能收藏了, 根龄大的,形状奇异、体积大的,天然成分高的根雕,其收藏升值的潜力仍是非同一般。
转2008-02-07 18:34:47 收藏拍卖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