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美学上讲,古今中外,从东到西,美的最高境界总是病态的,或许这话听着别扭,但事实如此。我们喜欢樱桃小嘴,洋毛子喜欢血盆大口,我们喜欢扭曲变形的盆景,洋毛子一定要剪成规矩的几何形状。一个东西太过正常了,他就无美可言了。所以,物以稀为美,自然也就贵了。白虎,白鸟,白蛇,都是这样。
鸟友刘欣1973认为养鸟不该以价格为导向,这点我非常赞同。如同糟糠之妻每多胜过千金贵妇,唱得好的也总是那些羽毛并不艳丽的小鸟。但如果说品相就是在比金钱,那未免有失偏颇。毕竟,即便是一个唱鸟,总也要讲求外观美感,秃尾巴鸡即便唱得极好,看着总是不舒服。当然不可否认,也有人说什么极品,上品,是因为贵价而言,有那么一点铜臭味,可是您想,现今世界,何处没有铜臭呢?庙观都在做秀,教育都成产业了。攀比是人的天性,往深里讲,是人的生存动物本能。小鸟为什么要唱?不也是在攀比么?只是适可而止就好,如果有适可不止者,您笑笑也就罢了,因为往心里去了,是不是也有点说明,自己多少也有些攀比之心呢?如同一个人在白墙上乱涂“到此一游”,有人便气愤地写上“此处禁止乱涂乱画”一样,本质没多大区别。
人是自私的,好的东西总想占有,只是个人控制能力的大小,造成了外在的表现不同。把鸟关在笼中,和到野外观鸟,对鸟的生态环境都有影响,只是前者严重于后者而已。人的文化传统,延续下来有正常与不正常的,西班牙斗牛和国内的斗鸡斗狗都是血腥的,可它们都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延续下来了。养鸟也是如此,或许不正确,但它存在了千百年,自然有其存在的生命力和理由。一片枫叶由于被你做成书签而早死,但它的美丽也因此得以永久延续,谁又能真正说清是好是坏?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脱离现实环境,一切道德说教都是浮云。人养鸟,除小部分为攀比外,大多数人我想还是源自向往那种想得而不可得的自然与自由吧,毕竟,我们已经被我们自己创造的这个世界禁锢太久,太重了。真想要人类不再捕鸟,养鸟,我想只有等到小鸟已经不再惧怕人,已经可以随意地和人自然共处的时候,试想,一个美丽的小鸟愿意在你家筑巢常驻,每日出去自由地飞,而傍晚总是会回来你的家中休憩,我想你也不会弄个笼子圈住它,而只会费心地给它准备好吃好喝,希望它健康成长了吧。可要做到这一点,任重而道远啊,那么现实能做的,便是在人的自私与鸟的自由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所以动物园依然存在,所以养宠物的人依然存在。
另外,放生,未必便一定是放“生”,有时候是放“死”,连鸟都不认识,把靛颏看成山麻雀的某些野生鸟类保护协会的会员们,我不信他们能真正救下几只鸟。一个鸟习惯了笼中生活,把它再放到野外,便是死,除非费大量的时间去恢复它的野性。即便恢复了野性,把它放到一个不适合他生存的环境,它还是死,把一只绣眼放到百灵生存的环境中,它能活么?所以,养要慎重,因为是种责任,放,也同样要慎重,因为同样也是种责任。
以上所说,并非针对刘欣1973,而主要以此为契机,提一些早已有之的个人看法,与鸟友探讨,有说错之处,请勿见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