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6-17 20: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峰:
很少在论坛里发言,今天看到楼主图文并茂的好贴,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疑团,在这里也引用自己在博客里的一篇文章,以表达对那些在兰艺路上苦苦探索的兰人们的敬意。
有关“庆华梅”的闲话
练三天打遍天下,练三年寸步难行。此话是讲习武之人,练武三天后自以为天下无敌,唯我独尊;等习武三年后,方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习武如此,玩兰亦如此。兰花玩了这么多年才渐渐懂得自己的渺小,兰花深如海,我们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兰花的种养,鉴赏,辨别、、、都饱含深奥的学问。我相信任何一位兰人都不会说已经全面掌握,彻底看透。
近几天看到网上在讨论庆华枚和刘梅、楼梅的话题,几位兰友引经据典、广证博引,资料丰富、分析透彻,使人茅塞顿开,大受启迪。这使我想到了07年上半年,自己与无心插柳兰友讨论庆华梅和刘梅产生的怀疑,庆华梅是我一直很喜欢的很关注的老种绿蕙,兰书上介绍庆华梅“花葶细圆,为浅绿色的“灯草梗”高出叶面,每葶着花6-8朵,外三瓣短脚圆头,紧边瓣肉厚,两侧萼呈拱抱状,一字肩,花瓣为软蚕娥兜捧心,唇瓣为大如意舌,舌面有艳丽的红点,花品端正,花开耐久,为绿蕙梅瓣中数一数二的上品。”“为梅门精品。较时下推重的极品“更上一层楼”由此可见艺兰前辈们对庆华是何等的推崇,也使本人对庆华追慕不已。因此平时也十分关注庆华梅的开品,但很遗憾的是看了这么多开品,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疑问,难道这些就是兰书上描写的庆华吗,怎么美丽的软蚕娥兜捧心,大如意舌那里去了,代之的大多是半硬捧,甚至分头合背,尖(小)如意舌紧缩捧内,使我大失所望,心中不禁产生怀疑:难道是前辈们对庆华的描写言过其实?难道是此“庆华”不是彼“庆华”?难道是潘绿、楼梅、庆华、刘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由于资料的缺乏,我和无心插柳说,我们现在对庆化梅和刘梅抱百分之一的怀疑吧,这应该是有必要的。当然现在网上的几位兰友引用了很多文字,图片资料,非常详细,非常有说服力,我也表示赞同,但是应该认识到目前就下定论,还为时尚早,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发掘,去探究,我们就让事实去说话,让时间来验证。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战争,动乱、、、、、、导致蕙兰老种在品种上产生的混乱现象,比如南阳梅与元字,秀字与端蕙梅,还有一些兰友在崔梅、端梅、涵碧梅上不同看法、、、、、、也搞得很多兰友一头雾水。可细细想来,产生这样的现象不足为奇,因为过去蕙兰养殖的地域局限性,人员局限性,并且蕙兰的开花率不高,使大部分兰友难见蕙兰之芳容,特别是一些稀少的蕙兰老种,更是难得一见,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混乱也是很正常的,随着蕙兰被越来越多的兰友所接受喜欢,更多的兰友开始培养蕙兰,我相信很多过去错误的片面的认识,都会水落石出,还其本来面目。
从另一方面讲,这种品种上的争议可能也是玩兰的一大乐趣,混乱时的迷茫,探究时的刺激,明白后的愉悦,难道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