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的啰嗦~虫友们见谅!
错别字病句很多也懒得改了~欢迎大家拍砖
早年父母从内地支援边疆建设到了遥远的青海;
我有幸出生在那里;不过年幼的时候体质太差,不满周岁就被送回了山东农村老家,由爷爷奶奶照看!在老家爷爷奶奶的溺爱自不必说,最幸福的是——我能美美地在河湾野地里疯玩了个够................
一直到了上小学才又回到青海;当时倒不是住在边远的牧区是在西宁,全省唯一的一座像样的城市,还是省会~
刚去的时候我的小脑袋里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并没有感到不适应;老爸老妈怕我认生比起哥哥们对我多给更多关爱,再尤其家里成天有牛奶喝,肥美的牛羊肉似乎总也吃不完;我就立马觉得青海的确如老爸接我时候讲的——比老家山东好!
当然,随着天长日久我却慢慢地感觉出来青海和山东老家的不同——
就是好像有些方面不如老家好玩!
春天差不多要到5.1,有一年快六月了,西宁还下场大雪;
秋天来得更早,国庆节的时候树叶就差不多掉光了;
雨下得少,冬天虽然温度低但不算太冷,但有时候风大得可以吹倒小孩~呵呵~!
青蛙当时就见不到!春天在河沟里抓回来的养着蝌蚪,长大了似乎是癞蛤蟆和青蛙的混血种,皮上的疙瘩都是红红绿绿的!
水里抓的鱼,最多的是长着胡子像泥鳅一样的“蛇板”;偶尔捉到一条一指长,身上长亮鳞的所谓“明鳉”那只有我们的孩子头儿——我大哥才有资格领养.............
河里更没有虾也没有螃蟹!
城里杨树榆树多,花木很少;有杏花、沙果花,但没有槐花!没有梧桐花!就是公园里也没有荷花!
更没有菱角!地里不接玉米!也没不长地瓜!…………
夏天没有知了!秋天没有纺织娘……..
以前在山东老家,像夏天听不到知了叫,不捡一堆知了猴,不粘几只知了——就不算是过夏天!
以前立秋后晚上听不到土渣和油葫芦叫,好像我就睡不着!
这才说到土渣——最最要命的就是西宁没有我最喜欢的土渣!(也就是蛐蛐~!)
要知道——想当年我最痴迷玩的就是入了秋,大家抓土渣,斗土渣!
~真别提了!当年那会子——
各种能找来装土渣的容器能装满的都装满,什么罐头瓶子,破瓦罐……统统滴~!
小伙伴中间就我家爷爷有个手电筒,仅仅凭借这个手电,到了晚上,我就成了一大群逮土渣的哥们中最能的人~大伙一起逮到的所有土渣得我先挑…….呵呵!
别说,那时就是玩得得意!不论啥头花、身膀、牙色,也不论斗败斗赢大家每个人都美得不行~~~!
但是自从去了青海直到我20年前离开那里也一直没有见过土渣……
好在去了青海不久出现了转机;
那时的小伙伴和同学大多和我的经历类似,也多来自祖国各地;绝大多数是贪吃又贪玩,也不乏我这种虫迷,我们是绝对不会放弃寻找乐子的机会;终于有一次,我们在城边土山上捡发菜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当地会叫的蚂蚱,个子不大,超不过3公分,瘦瘦小小的土灰色的身子和外翅膀,内翅和大腿是鲜红色的,小方脑袋,浑身散落几条黑杠杠;会“吱——吱——吱——”的叫,而且边晒太阳边叫的——声音不大,但还算动听!这权算作了给我们的一点点安慰;
大伙给这种鸣虫起了个名字:“叫蚂蚱”!
这蚂蚱,在山上7月里就能捉到了,我们都是趁着上山捡发菜捡地皮菜的时候带个瓶子顺手抓一些;(那时候没有野采这个感念~呵呵)叫蚂蚱用鲜嫩的禾本科青草喂,大概能养两三个月;起初我们都养在玻璃的空罐头瓶里,一两天投味一些鲜草;后来出于喂食观赏的方便,由我首先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生态养殖”模式!而且还用到一种独到的玩养器具——就是我们青海当时各家统一样式的双层窗;
那会子,青海冬天很冷家家户户不是生炉子就是有暖气,双层的木头窗子内外两层玻璃之间大概有8~10公分的空,而且这种玻璃窗子分上下俩部分,下窗是大约1.5米长,40公分高的一块独立内开的一层单扇,加一分为二向外开的两扇小外窗组成;
因为西宁是名符其实的“夏都”!从来夏天没有炎热这个概念;
这个下窗在夏天也基本上不用打开;我也是懒得天天给他们找青草,就先用几个小瓶子装上土种些小麦或者青稞种子,等绿色的苗子长起来将麦苗和瓶子一起放到这个封闭的下窗缝里~再把这种抓来的叫蚂蚱养在里面;平时只需要隔几天打开窗缝向土里浇点水就行;这种蚂蚱呆得很,很少往外跳的;
有时,最多都养到20多只;蚂蚱们就在里面有吃有喝~晒太阳唱歌~~!呵呵!
但蚂蚱多了也有点不好,他们吃得太多,草长得不够快,有时候芽尖都被吃了,就更不长了,还需要顺窗缝投喂别处找来的青草~
养虫的这段时间也不必开窗打扫;我能随时攀在窗台上看他们一口一口吃草,看他们打架、唱歌;终于通过观察我才发现原来叫蚂蚱并不叫,那种吱吱的鸣声是它的大腿和翅膀相互摩擦发出来的声音!非常有意思!幸好当时家里对卫生没有现在这样在意,只要窗台干净老爸老妈也不干涉我的创举;后来我把观察到蚂蚱鸣叫的秘密告诉老爸——他还夸我观察的仔细呢!呵呵~!
我的发明很快在伙伴中推广,有的哥们还在窗里面种了豌豆种了旱金莲花呢!现在看这种模式算是“生态养法”了~~
大概在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夏天窗缝里又增养了蝈蝈!
青海当地是绝对不出蝈蝈的;
那是突然有内地的老乡老远搭火车运来,挑着一扁担蝈蝈在马路边卖的,都是一只一只装在高粱幂子编的球形笼子里;一毛钱一只随便挑的!
我在山东老家小时候没机会玩过这东西,但凭着直觉认为应该好玩——至少因为会叫嘛~呵呵!立刻又迷上了!
那次放学路上碰到后,先死活缠着妈妈给买了一只不算,还跟着人家卖蝈蝈的走了至少个把钟头!听一路蝈蝈的大合唱!,
估计这主卖的慢,要么就是他贩去得多,过没几天又让我碰到了,我就用早早攒下的冰棍钱,又买他两只~!
这些蝈蝈回家后,想都没想都放到窗子里和蚂蚱“群养”起来;
当时卖蝈蝈的人给我说,喂它葱叶子叫得欢;我便向窗缝里放了几条葱叶………;
买回家的当天,蝈蝈在里面吃葱叶子呱呱叫个没完~~~~我二哥嫌难听——说:烦死了!要我弄走,可我一点都不觉得难听~坚决要养!于是他就去老爸老妈那里告状抗议!
幸运得很!好像老爸老妈听着蝈蝈叫也很受用;并没见有啥反对的意思~呵呵!他没告成!
我现在猜想可能的原因是——听着内地来的蝈蝈叫或许也能舒缓父母点点思念故乡的情思吧
但没多久就出了事——我一下子发现窗里面蚂蚱少了好几只!我就怀疑哥哥捣鬼给我放跑了,于是换成我又去向老爸老妈告状了!
你想,我多受宠啊~?!我爸立刻就拿两个哥哥过堂~但经过老爸多番拷问,他们就是不承认!奇了怪了~~~……..
后来,终于有一天我才抓了罪犯的现行:原来是蝈蝈正抓着叫蚂蚱活吃呢!
这是相当刺激的事啊!我和伙伴们都当了大新闻,当时他们有几个人不信相信蝈蝈会吃荤;大家的印象里蝈蝈无非是只大蚂蚱应该吃草吃菜的,咋会吃蚂蚱呢?还有一位非和我打赌~赌一个双面粘胶的红双喜球拍!
嘿嘿~!不用说我赢定了!那天在家我和伙伴们又一次在窗前共同目睹了蝈蝈们的暴行~他们也傻眼了……
当然了毕竟蝈蝈是花了钱买的稀罕虫子,我们心目中地位比叫蚂蚱高多了.;蚂蚱吃了就吃了~!这使得往后伙伴们抓蚂蚱不光为了听叫,也用来喂蝈蝈;但比较起来,蝈蝈还是笨一些,窗里空间大,总有一些机灵的蚂蚱它们逮不到,就是到了天冷时候蝈蝈都死了,蚂蚱们还有不少幸存在窗子里的“吱——吱——”蹭腿呢…………..
这样生态化养虫差不多一直有6~7年吧,恰好在高二结束那年暑假,家里换了新房子,新家里的窗子换了当时最时髦的金属框,好像还不是铝合金的,我已经淡忘了,但总之已经没有那么合适的构造了,加上马上要高三,面临明年的高考,就没再养蝈蝈和叫蚂蚱;
其实那会儿,因为国家对西部学生特别照顾,上大学分数线很低的,学习并没有啥压力~我们全班同学照常集体一年出去野营两次;哥们们依旧偶尔抽空下河摸摸鱼;天天下午回家先钻鸽棚……..;但养虫的事的确放下了,否则在老爸老妈眼里就有些太张狂了~他们还收有些不放心;他们总盼望着我们兄弟们能都上了内地的好大学,毕业以后能分配会老家山东,到时候他们退休了也能回去~算是落叶归根…………..
再后来如父母所愿,一年后我到了大连读书;那里和山东气候和风土基本一样,一般的啥鸣虫都有了~!但那时候却成天风花雪月~馅花爱草~呵呵~你懂的!
自然顾不上上去玩虫子喽~呵呵!
多年以后我和哥哥们一样按照父母的设计回到我幼年成长的山东老家~~在家族长辈的安排下我们也都有了相对体面的工作,并逐渐开始了属于独立自己的家庭生活……再后来年迈的老爸老妈也带着一身的老年病高原病,回来和我们团聚…..
我就开始了忙工作~忙房子~忙照顾孩子~忙照顾双亲~
也就这几年才刚刚又开始正式养养鱼,养养鸟,养养土渣(仅仅是听叫),养养蝈蝈~养养油葫芦……….现在还爱上了小黄蛉!——赶时髦养了红胸!
但夜深人静的时候,喝几杯艳茶~~我又禁不住常常想起了遥远青海的那个老家——
蓝蓝的天~高高的山~成群的牛羊~
雪山下一望无边的金黄的油菜花~
春日沙枣花香飘满天~秋天的苹果脆甜~
咸香的奶茶、醇美的青稞酒………
我亲比同胞的伙伴同学~~~
还有——我们养蚂蚱那扇“生态养法”的小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