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5-7 01: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界中纯白羽纯白毛色的动物不多。“白色”的海鸥两膀上有瓦灰色羽的区域,有的还有依稀的“雨点”,其色与灰鸽羽色极为相似,大概是因为祖上同为喝海水为生的邻居吧!一不小心,个别返祖的幼鸽趾间还长出蹼来了呢。洁白的仙鹤还有丹顶、黑翼羽与黑尾羽。北极的白熊是罕见的例子之一,它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为适应在与欧、亚及北美大陆相连的北极冰天雪地区域的生活,既为了掩护自己不被猎人发现,也为了隐蔽自己的狩猎行动不被猎物发觉。南极同为雪地冰天,那里的企鹅们却身着黑白分明的“绅士牌”羽绒服,因南极大陆自成一体,企鹅在那里没有天敌,不需要什么迷彩来掩护。森林中出现的白猴、白猿、白虎和白蟒,这是遗传中偶尔出现的“白化”现象,虽稀有珍贵,却不是“正宗”,乃正常繁殖过程中出了“次品”——它们的生活力比正常的有色同类明显要差。类同人类群体中的白化人,俗称“白恭”或“天老儿”,体弱,眼睛怕见光,属残疾人。这些人或动物中的白化个体,属于体内缺乏色素的先天性疾病。就色素这两字,奥妙大了。
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告诉我们,白色不是“色”,白在动物学中是无色的表现。而无色往往与无力,无耐力,无强度,不坚固和缺乏生命力有关。举个常见的例子,全世界的汽车轮胎(外胎)都是黑色的,而天然橡胶均为乳白色。橡胶因其耐磨,富有弹性和可塑性,是制造轮胎的绝好材料,而白色轮胎的耐磨性虽也称强,总归不符合人类的愿望,仅仅在熔炼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黑色粉末——炭黑,橡胶的耐磨性便有了惊人的提高!人造橡胶则在合成过程中便掺入了色素。前些年有红色的自行车外胎,近来有彩色的儿童自行车外胎,道理是一样的,凡加入色素的橡胶,无论何种颜色,均比无色时强度好。进化论之父达尔文说过,鸽子和狗是人类驯养的动物中品种变化最丰富的两种动物。当然,它们如同兔子、猫和鸡鸭鹅一样,凡属人类长期豢养大量繁殖的动物,总会被按人类的审美观点“制造”出白色的品种来。原本是斑羽雁类后裔的家鹅中,分离出羽毛仍象雁的“雁鹅”和已不象雁的白色“雪鹅”。极美丽的绿头鸭,家化后有了以中国北京鸭为代表的纯白色鸭。原产意大利的白色来航蛋鸡曾遍布全球。今天的肉鸡和肉鸽,绝大多数品种为白羽。波斯猫名贵在异色眼睛和雪白的长毛。中国家兔的原始种是白色红眼睛的中国本兔。狮子狗、贵宾犬白色长毛占多数,曾几何时,多少人误认为只有白鸽才是“和平鸽”……。这些白色家畜家禽,原始繁殖素材均来自种群中自然出现的白化个体,经人们多年有意识地选配固定,这白化的“次品”,在数量增加后实行远缘杂交,改善了体质,被提纯复壮了。因此中国本兔虽白毛红眼,生活力,抗病力和繁殖能力却着实不弱,白马也是这样。不过,如今源自 英国的竞速比赛专用纯种马,红色,栗色和黑色者居多,为了美观和留有品种标记,纯种马四条腿胫部和前额部体毛有白色区域者很普遍。还是雪白的漂亮!培育白色纯种马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易如反掌,代入色素决定体力和耐力的“公式”,我们知道是竞争惨烈的赛马场摈弃了美丽而选择了耐力。况且,马的繁殖数量不比家禽,搞大量的白色纯种马来远缘杂交提纯复壮,在时间上和经济上都是划不来的,一匹良驹身价逾千万美元呐!偶见浅色的纯种马在盛装舞步的障碍赛中,成绩不差的。那马多非纯白,而是四肢泛黑,腹部、胸前和尻部分布斑点或圈状花纹的铁青色,中国俗称“菊花青”毛色,有色素的。宠物犬色白毛长,腿短是其得宠之“资本”。以德国牧羊犬演化发展,做为军用警用救生的工作犬,白色的将不堪设想也不堪使用,它们在严苛的工作环境中,除却超凡的嗅觉外,还需极强的暴发力和奔跑耐力,还有毛色方面的隐蔽要求。前期,它们的毛色是“狼青”、草黄,近年来流行“黑背”。以上事实充分证明,色素在动物体质体力方面是必不可分的“添加剂”,反映在羽色毛色方面,是我们观察评判其体力的一种可靠的直观依据。
说到信鸽,黑鸽、深雨点和浓绛鸽含色素最多,羽色上的色素来自体内的供应,这种鸽子体质亦强健,这当然与色素沉积直接有关。反面的例子是绛鸽因遗传中色素分布规律,尾羽和主副翼羽色浅近乎纯白,这些部位色素沉积量很少,强度则不够,绛鸽的大条在飞翔的磨蚀中最容易“沙掉”,北方叫“绺(Liu)了”。深羽色鸽和灰鸽之翼中若有夹白条,也易这种毛病,甚至更严重些,相邻的有色条则根根坚挺。对着阳光展看,凡白条就是“薄弱环节”,透光性强,不耐磨,这也是色素开的“玩笑”。不过,同前面列举的白化动物也在复壮一样,近年来绛鸽和夹白条鸽的白羽耐磨程度有改进的趋势,这是人们筛选的结果,这恐怕是绛鸽和夹白条鸽的翔绩经常为人称道的原因所在,它们也在扬长避短。还是这个道理,根据色素严重缺乏推论,纯白鸽应属飞翔耐力差者,长久以来事实也是这样,多少人有着弃养白鸽转养信鸽的经历。近年来情况有变化,先是源于上海的少量白色有眼砂的信鸽,竞翔能力据称不错。后有来自日本的“村松白”,翔力大有改观,速度、耐力均可圈可点。这是中外鸽人多年努力培育的结果,也是科学促进和指导信鸽竞翔、育种活动的佐证。有一点须说明,羽色和眼睛中的色素同样来自体内,花头鸽体内色素分布不匀,即使是深雨点花头,头部和两翼端色素分布少,头部和数量不等的大条往往同时白化,这也是相关率。头部白花严重,则出牛眼(葡萄眼),远看是黑色,其实因无色映出血管颜色呈暗红。白鸽全身缺乏色素,当然牛眼很普遍,只是背部、两肩哪怕稍有点色斑,则眼睛中有“砂”的可能就极大了,又是相关率!纯白羽而有眼砂的(鸡黄或桃花)信鸽,则是因全身有限一点色素全部集中在眼睛的虹膜部位,现实中这样的实例很罕见。
经过多代筛选,白鸽的耐翔力也是可以逐渐提高的,可以这样说,色素在体内沉积越多,信鸽体质越强,反映在外观可见的羽色眼砂方面,则色彩越深越浓,信鸽的耐翔力成正比例的提高,竞翔实践中显示,翔距越远,归巢鸽中深羽色个体的比例越大,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纯白羽牛眼信鸽也有不少千公里归巢的实例论证,色素的多寡与体质体能有关,与定向能力无关或者关系不密切。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中短程比赛兴盛,是国际流行色——亮灰、浅雨点和红二线大量涌现的前提。鸽子的老祖宗岩鸽和原鸽原本就是灰二线,灰色是鸽子的正宗羽色,含有相当数量的色素,好钢用在刀刃上,灰鸽的尾部和飞行羽,颜色更深,色素最集中,因此也最结实,任何羽色的鸽子,都会繁殖出灰二线羽色的返祖鸽来。同是灰鸽,数千年家化后,家养的不如野生的生活力强。从深羽色中返祖出来的灰鸽,是色素减少减褪的变化,不能视作是耐力的提高而恰恰相反。“李鸟”中也会经常出现返祖灰鸽的,未见有突出翔绩的报导,也未见流传下来,不是偶然。青岛的高赐德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道:“别看我棚中当家的种鸽‘311’号是羽灰雄,它的后代中能夺冠的,却大多数是雨点”。这句话,是促成我最终提笔撰写这篇文章的“扳机”。(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