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4-7 22: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老渔夫于2008-04-07 12:58发表的 :
请问黑鲷和黑牛的区别?谢谢! 灰鳍鲷(牛屎鱲)(我们也叫黑牛)学名:Acanthopagrus berda
别名/俗名:灰鳍棘鲷、乌格、乌鯮
中文科名:鲷科
最大体长:90 cm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红海、非洲东部,东至菲律宾,北至日本,南至新加勒多尼亚。
型态特征:体高而侧扁,体呈椭圆形,背缘隆起,腹缘圆钝。头中大,前端尖。口端位;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前端具圆锥齿2-3对,两侧具臼齿4列,下颌前端具圆锥齿2-3对,两侧具臼齿3列;锄骨、腭骨及舌面皆无齿。体被薄栉鳞,背鳍及臀鳍基部均具鳞鞘,基底被鳞;侧线完整,侧线至硬棘背鳍基底之间有3.5列鳞。背鳍单一,硬棘部及软条部间无明显缺刻,硬棘强,第IV或V棘最长;臀鳍小,与背鳍鳍条部同形,第II棘强大;胸鳍中长,长于腹鳍;尾鳍叉形。体为银灰色,体侧鳞片基部色暗,形成点状纵带;鳃盖具黑色缘;侧线起点及胸鳍腋部各有一黑点。背鳍硬棘部具黑缘,而硬棘通常为银色;胸鳍暗色而带黄色光泽;背鳍软条部、臀鳍、腹鳍及尾鳍灰黑至黑色。
生态习性:主要栖息在泥地或砂质底地形之陆棚或沿岸海域,会进入河口或淡水域中。幼鱼时期栖息在湾内平缓之半淡咸水域。以多毛类、软件动物、甲壳类、棘皮动物及其它小鱼为主食。
黑鲷(黑沙鱲)
学名:Acanthopagrus schlegeli
别名/俗名:黑棘鲷、乌格、黑格
中文科名:鲷科
最大体长:50 cm
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沿海。
型态特征:体高而侧扁,体呈椭圆形,背缘隆起,腹缘圆钝。头中大,前端尖。口端位;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前端具圆锥齿2-3对,两侧具臼齿4-5列,下颌前端具圆锥齿2-3对,两侧具臼齿3列;锄骨、腭骨及舌面皆无齿。体被薄栉鳞,背鳍及臀鳍基部均具鳞鞘,基底被鳞;侧线完整,侧线至硬棘背鳍基底之间有5.5列鳞。背鳍单一,硬棘部及软条部间无明显缺刻,硬棘强,第IV或V棘最长;臀鳍小,与背鳍鳍条部同形,第II棘强大;胸鳍中长,长于腹鳍;尾鳍叉形。体灰黑色而且银色光泽,有若干不太明显之暗褐色横带;侧线起点近主鳃盖上角及胸鳍腋部各一黑点。除胸鳍为橘黄色外,其余各鳍均为暗灰褐色。
生态习性:属于温、热带沿岸杂食性底栖鱼类,喜栖于砂泥底之内湾水域,有时会进入河口。以底栖软件动物及多毛类为食。幼鱼期全为雄性,到3-4年生才转变为雌性。性敏感多疑,警戒性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