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756|回复: 7

[公告] 鹦鹉幼鸟断奶(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9 12: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鹦鹉幼鸟断奶是一个过程,很多人以为鹦鹉到了某个时候就会自动断奶或者马上断奶,其实是误解了断奶,鹦鹉是不会一天、2天就断奶的,断奶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否则幼鸟的消化系统是不能承受由消化流质变为消化固体的,另外如果喂饲不当,断奶是不会自动出现的,还经常出现不肯断奶、难断奶的情况。鹦鹉幼鸟的断奶是否顺利是否正常,跟很多因素有关的。下面说说鹦鹉断奶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先说说正常顺利的断奶过程
当你的鹦鹉大概90天大,而身体表面羽毛已经完全长好,并覆盖全身的,那么表示你的幼鸟即将进入断奶期,断奶的过程,主要是从流质食物,渐渐过渡到软固体到固体食物的过程。如前面所说,从大概60天大就开始每天保持喂食流质,并在保温箱内放置软固体食物,这个时候的幼鸟开始比较顽皮了,也是本能的驱使,它开始到处啃咬东西,这个时候的幼鸟一般会对食物发生兴趣,并对食物初步的啃咬和学吃,根据多年观察和实验,这个时候如果家里有另外一只体型差不多的成年鹦鹉为伴(为伴并不等于混养),喂食相同的食物,幼鸟就会学习成年鹦鹉的进食,幼鸟学习进食的时间会比没有成年鹦鹉作伴的幼鸟快。到了大概90天大,正常情况来说,幼鸟的进食应该是比较顺利了,自己可以进食同类鹦鹉正常食量的一半或以上,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幼鸟每天喂食流质的次数改为每天1次,让幼鸟在流质消化完后,有更多的时间感到饥饿而促进幼鸟自己进食软固体、固体。若过程继续顺利的,20-30天后,就可以完全断奶了。
断奶后,一般我有一个非正常的做法,就是无论鸟龄多大,都保持一周或者2周喂一次流质,我采用这个方法,主要是为了定期把日常的添加剂(如钙粉、维生素、体内驱虫药,甚至有病的时候喂药等)混和到流质里面喂给鹦鹉进食,如果不采用这个方式而采用把添加剂防到水或者饲料里面,那么添加剂或者药物将不能很好有效的吸收,而且很浪费,采用喂流质的方式就比较有效全面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对于一些非正常的断奶问题,一般鸟友比较常见的是不肯断奶,无法断奶的情况,鸟友都说自己的鹦鹉不肯进食固体,也对固体、软固体不感兴趣,碰都不碰,对于这些问题,在饲养过程中,是应该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些问题出现的,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因为前期喂食时候没有注意,或者不懂得断奶程序导致的,具体情况主要有:
1、有些鹦鹉是不会主动产生断奶意欲的,也就是说不会主动断奶,主人不断喂奶,没有按年龄缩减喂食次数,也没有在适当时候给予鹦鹉固体和软饲料学吃,导致鹦鹉到了断奶阶段,依然保持每天进食相同的次数,相同的量,由于没有进食固体食物,幼鸟就完全失去自己主动进食固体的意欲了,所以到后来,该断奶的时候,由于幼鸟已经过份依赖主人的喂食,而不主动啃咬食物了,所以会出现断奶难的现象。
2、有些主人是知道断奶程序,但在初初放固体,软固体给鹦鹉学吃的时候,由于部分鹦鹉不敢进食这些固体、软固体或者家中没有进食的学习对象而学习进食很差的,这时候主人没有马上采取措施帮助鹦鹉学习进食的,导致鹦鹉进入断奶期依然不会自己进食,或进食情况差,而这时候,主人偏偏又不忍心看着鹦鹉挨饿,所以继续跟以前一样喂食,结果主人的纵容就变成跟1一样的结果了。
在这里说一下,鹦鹉要断奶,饥饿是其中主要的原动力,如果主人不忍心让鹦鹉适当挨饿的,那么你的鹦鹉是永远不能学会自己进食固体的。此外,鹦鹉在断奶期间,由于进食不足,渐渐出现消瘦情况是绝对正常的,不用过份担心。当学习进食完毕后,自然能恢复体重。


六、幼鸟初级训练和互动。

鹦鹉是高智商的动物,跟人类一样,是群居性动物,具有普遍的社会特性,所以鹦鹉需要互动,需要朋友,同样,野外鹦鹉群体里面也会有群体领袖,也群体里面也会有阶级性。所以饲养鹦鹉的时候,要清楚了解鹦鹉这些特性,才能对鹦鹉有效的训练。

鹦鹉本来就生活在野外,鹦鹉有它群体的生活规则和模式,经过常年累月的不断积聚,部分行为模式变成鹦鹉的本能,但现在鹦鹉作为家庭的宠物,家庭的一份子,很多鹦鹉的行为和本能与人类的生活模式是向抵触的,但作为统治者的人类,只能人性化的去改变鹦鹉这些人类认为不对的行为和生活模式。
要自己的鹦鹉听话,教育是必须的,但教育不等于打,鹦鹉是不能打的,而是要给耐心、时间和爱心渐渐去告诉鹦鹉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不对的,下面简单说一下幼鸟时期的一些行为问题。
当幼鸟小于60天的时候,一般幼鸟都是比较乖的,呆呆的脑袋,看到主人就会要吃,不停的喊叫,十分纯真,但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幼鸟脑部发育差不多了,行为上就会出现改变,主要现象是出现到处爬,对任何物体都好奇,去触碰,去啃咬,从这个时候开始,主人就要开始教育幼鸟了。

1、建立主人的地位,上面提及到,鹦鹉都是群体动物,有阶级性,有领袖,而作为鹦鹉主人的你,就要做到你是鹦鹉的领袖,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并不容易,一个鹦鹉的领袖并非只是提供鹦鹉食物,教它说话那么简单,很多细节都要注意的,否则你的鹦鹉不承认你是领袖,你这个领袖也是空白的。
如何建立你是领袖的地位呢?从日常生活开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做主人的都要注意。首先,你要清楚知道鹦鹉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举例说,鹦鹉到处乱咬东西是错的,鹦鹉乖乖的上手是对的。当你对鹦鹉这些行为有了基本分类后,日后你看到它做错事或者正在做错事的时候,就应该马上用否定而且严厉的语气说no!(当然no只是一个助词,你喜欢的可以说不行或者其他语句,鹦鹉不会明白no是什么意思,鹦鹉明白的只是语气,自然中,鹦鹉是通过不同的喊叫,频率和语气去交流和表达意思的)。要注意的是,说no的时间要及时,不能让鹦鹉做完错事2分钟后才说no,鹦鹉是不会明白的,举例说,鹦鹉正在咬电线或者打算咬电线,这个时候你发现了,你应该马上走上前告诉它“no!”并作出制止,如果它咬电视的时候你没有立即说no而是当它咬完以后,离开了,正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例如正在进食,你再去责骂它,它会以为你责骂它在进食的。要鹦鹉明白它的行为不对,不会一句no就可以的,要鹦鹉明白no的意思,是需要主人一段时间的耐心坚持教导才会成功的。当鹦鹉做对某些行为的时候,例如上手,乖乖的给你抓痒的时候,你应该马上对它作出赞赏,赞赏的语句可以是乖,好孩子之类的说话,要注意的是,尽量把赞赏的说话比责骂的说话多,因为鹦鹉跟孩子一样,责骂太多会反叛的。跟责骂一样,赞赏的说话耐心坚持教育,鹦鹉是会明白你的意思的。当长时间做这些基本训练的时候,在鹦鹉心目中,你的领袖地位就渐渐形成了。不过,在做这些训练的时候,切记不要把鹦鹉放在肩膀上,或者允许鹦鹉爬上肩膀,很多鸟友以为这样很好玩,很威风,但其实让鹦鹉上肩膀,是错误的,原因是,鹦鹉有阶级性,而鹦鹉在群内地位的高低,是按鹦鹉站立的高度来区分的,也就是说,站得越高,地位越高,若你的鹦鹉的站立位置高于你前胸,那么鹦鹉心目中就认为它的地位比你高了,这样一来,在对鹦鹉训练时候,鹦鹉就不服从你的指令了,你的领袖地位也会失去。

2、常见的问题行为和部分现象

常见的问题行为和现象包括:
a、咬手指、咬东西
鹦鹉幼鸟都喜欢啃咬硬带韧性的东西,这是本能驱使的,所以,当你的幼鸟长好羽毛进入断奶期的时候,若你把鹦鹉拿在手上玩,鹦鹉极可能会啃咬你的指甲,当啃咬你的指甲的时候,你就要马上说no,并制止,多说几次,鹦鹉就会明白的,如果还是不听,埋头苦咬,誓不罢休的,呵呵,你可以用手技巧的推开它的嘴巴,然后放回去笼子里面,关上,以示分离,让幼鸟知道做错了,主人要离开它。同样,咬其他有价值的东西的时候也一样,要马上责备,让它知道不能咬家私、电器、电线等等家里的东西,但同时,主人也要提供一点玩具给幼鸟啃咬。
b、赖皮,发脾气
有些鹦鹉由于跟主人的关系建立得比较好,主人经常跟它玩,所以这些鹦鹉一旦主人没空跟它玩得时候,关在笼子里面,鹦鹉就会表现为乱爬,乱叫,这个情况就是表示鹦鹉要出来玩,它正在发脾气,主人你不放出来,它就继续闹,面对这些情况,主人必须马上制止说no,并离开,若离开2-3分钟后不再闹的,放出来抚摩并赞赏,若然还是继续闹的,在保温箱或者笼子外盖黑布,再闹也不与理睬,直至停止吵闹后2-3分钟再把黑布拿开。
c、领域意识
不少幼鸟随着年龄长大,在笼子里面生活时间长了,就产生领域意识,领域意识主要表现为,当人或者鸟进入它的领域(笼子里面)的时候,鹦鹉就会对其作出攻击,并有驱赶的意思,但当把幼鸟移出笼子外面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又变回一只乖乖鸟,这就是领域意识,解决这个问题,建立领袖地位是很重要的,而且要加强鹦鹉和主人的互动时间,甚至改为架养一段时间,等改善之后再放回笼养,也可以适当加强服从性训练。
d、离巢现象
离巢现象是幼鸟断奶后,从父母喂养保护转变为独立面对鹦鹉族群社会的过程,野外的鹦鹉为了保护自己和让自己在群体里面占有一个位置,就会对任何靠近的同类作出攻击,加上每个幼鸟有争地位的本能,每个幼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新一代的群族领袖,所以要经常跟同类打架,而且这个阶段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发脾气。解决离巢现象带来的问题是需要一段长时间的,一般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在这段时间内,主人要坚持教导鹦鹉,当鹦鹉攻击你的时候,要严厉批评,乖巧的时候要大力表扬,并多点安抚和互动,稳定鹦鹉情绪,鹦鹉咬你的时候不要发脾气,尽量忍耐也要理解鹦鹉的行为是本能,不是特意的。当渡过这个离巢时期,鹦鹉的情绪和性格就会转为较稳定。
E、上肩膀,当主人与鹦鹉玩耍的时候,不难发现鹦鹉喜欢爬肩膀,这是鹦鹉的本能来的,天生喜欢站立在高的位置,也更有安全感,但前面提及过了,当鹦鹉站立的位置高于前胸的,那么鹦鹉就认为你的地位比它低了,所以当鹦鹉爬上你肩膀的时候,你要阻止和no~~!


七、常见疾病及护理
要幼鸟健康成长,坚持每天观察幼鸟的情况是不能少的,虽然幼鸟按正确方法饲养下,得病机会比较低,但有些疾病还是比较容易发生的,所以,适当了解疾病,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和疾病,再采取有效的护理,就能有效减少幼鸟夭折和提高康复效率。

1、每天观察幼鸟的情况
a、检查幼鸟的5个健康指标,鸣叫、食欲、粪便、精神、外表,当然,由于挑选的时候已经详细检查过这几个指标,在日常护理和观察时,不需要这样详细的观察,但基本这5项观察是需要的。检查一下鸣叫是否响亮畅顺,检查一下食欲是否保持良好,检查一下精神状况,反应,检查一下眼睛、鼻孔有没有分泌物、肛门是否干净,检查一下粪便情况,如果各情况都正常的,就无须进行更详细的检查了。
b、每次喂食前必须检查幼鸟素囊的消化情况,一只健康的幼鸟,进食流质后,一般4-6个小时就能完全消化,素囊是清空状态的,或者只剩下很少量的食物,若发现幼鸟上一顿的食物依然有大量的留在素囊里面未消化,那么这个情况下,是绝对不能再喂幼鸟进食了,每次喂食前,幼鸟素囊必须是清空状态或者剩余很少量的食物情况下。如果出现食物积聚无法消化,那么就需要注意了,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你喂食的食物太稠,或者食物本身存在问题,也有可能素囊里面开始病变,当然主人无须过份担心,先尝试喂点水给幼鸟,然后帮助幼鸟轻轻按摩一下素囊,让积聚在里面的食物通过水和按摩得以松开,让幼鸟更容易消化,按摩后,再过1-2个小时看看消化情况是否恢复理想。若情况已经改善,那就无须担心,若情况还是持续无法消化的,那么就要按疾病处理了,具体疾病解决问题看下面的讨论。
c、有些鸟友可能一次是购买2只或以上的幼鸟的,那么这个情况下,主人还要观察幼鸟间是否打架,尤其是进入断奶期,幼鸟随着年龄长大而开始有离巢现象,打架、咬脚趾是常见的情况,如果不坚持观察的,很可能幼鸟受伤了,主人不及时发现,就会引起伤口发炎或者其他情况。

2、常见幼鸟疾病、受伤和护理

a、素囊炎、消化不良
病理是素囊内食物无法消化,积聚甚至变硬,由于时间过长,食物变质,或者受到细菌感染而破坏素囊壁,令素囊病变,发炎,严重者发炎情况会感染到几囊和其他器官,引起器官衰竭死亡。
患病表现为:呕吐,拉稀,精神差,无食欲,鸣叫弱,羽毛蓬松,身体无力,部分会出现口部有异味传出,触摸素囊,素囊内有硬物,或者食物超过24小时仍然不能消化。
解决办法:先停止喂食,若素囊内还积存食物,就小心使用长嘴针筒,往素囊内灌小量生理盐水,并轻轻按摩素囊,让食物变软,再用针筒将素囊内积存食物抽出。日后采用葡萄糖+电解质+先锋4混和后喂服幼鸟,取代以前的流质喂食,一天喂食4-5次,其中药物一天2次。若素囊内无积存食物的,就只需用葡萄糖+电解质+先锋4混和后喂服幼鸟,喂食量和药物跟上面一样。
康复特征为:幼鸟精神转佳,鸣叫恢复正常,精神活泼,这时候可以适当尝试喂较稀的流质,看看消化情况和粪便情况,若已经正常,那么可以逐步恢复流质喂食。不过主人切忌心急,一般有素囊炎的个案,起码7-10天以上的治疗才开始见效的,心急喂食流质的,只会弄巧反拙~~
b、嘴尖、指甲、皮肤流血
这些问题也比较常见,遇到这些事情不用慌张,应该把幼鸟取出,检查伤口伤势,若只是小量流血的,用云南白药覆盖伤口止血即可,一般2-3天就能完全康复。皮肤受伤的,例如眼部附近等比较重要的地方,就要小心发炎问题,只要不发炎结痂的,就可以了。
C、跌撞碰
幼鸟学飞或者顽皮,经常会出现跌撞碰的情况,当幼鸟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先把幼鸟扶起,小心轻柔的检查受力的地方有否骨折、扭伤,再精神情况如何,如果精神情况佳,精神活泼的,一般不用担心,若出现骨折扭伤的,应该按一般外伤处理方法处理骨折和扭伤,若幼鸟反应迟钝,但没有明显外伤的,可能是撞晕了,应该把幼鸟放回去笼子,做好保温,让幼鸟休息一段时间再观察,曾经有一个鸟友有个个案,幼鸟撞墙后,掉到地上,双脚无力,接近瘫痪状态,但消化进食情况还可以,经仔细检查,脚部无明显扭伤充血情况,也没有骨折,但处于瘫痪状态,由于无法弄清什么原因,最后跟鸟主协商,每天双脚全部涂正骨水,并喂服小量云南白药,后来5天后,脚部恢复知觉,25天后,脚部基本康复,能站立。
D、蚊子叮咬
幼鸟由于还在发育,有些皮肤未能完全被羽毛覆盖,或者动作比较慢,有时候会受到蚊子叮咬,遇上这些情况的主人,应该为幼鸟做好防蚊措施,一旦被叮咬,只要咬的地方不是眼睛,而且没有发炎情况的,一般不用担心,2-4天会消失的。也可以适当涂小量氯霉素眼膏在叮咬处。若叮咬在眼部的,那么就比较麻烦了,要仔细留意发炎情况,在伤口处涂氯霉素眼膏,份量尽量要少,如果能控制发炎就最好了,不能控制的,只能寻找兽医协助。
要特别提醒各位鸟友的是,鹦鹉要提防鼠患。
平凡的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2-29 14: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9 14: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9 14: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受益很大,谢谢,十分感谢
因为我家的金刚宝宝也在断奶期,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 00: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互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 22: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好贴,我以收藏此精华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1 15: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受益很大,谢谢,十分感谢
因为我家的金刚宝宝也在断奶期,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1 18: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