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鸣虫文化堪比国粹
传统的才是世界的,民间的才是永恒的,鸣虫文化作为我国民间一项娱乐活动发展至今,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喜爱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说起养虫,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有点复杂,无论我们现在喜欢养得蝈蝈,油葫芦(黑虫),还有蛐蛐(白虫),竹玲,大黄玲,小黄玲,马玲等等鸣虫,都需要精心的饲养,才可发出抑扬顿挫的悦耳叫声,再配以一把适合的葫芦,把玩摩挲中,也许减轻了我们很多的压力,和对小生命的珍惜,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乐趣,我为什么把鸣虫文化堪比国粹呢,一把好的葫芦堪比一把好的乐器,不同的虫放在同一把葫芦里面也许发音会有很大不同,每只鸣虫也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舞台,以期演奏出自己最佳的状态,我们好比在调试演奏,把不同的虫放在不同的器型里面,以达到不同的效果,直至达到最好的发音效果,声旦净末丑五味俱全,也许这个效果也是根据个人喜好和个人的理解不同吧,养虫需要耐心,需要坚持,因为也许一时的疏懒,对虫子产生很多不同的效果,再饲养过程中也增加了我们对鸣虫与虫具的了解,同时也理解了这种文化为什么到现在有这么强的生命力,也保持我了我们的传统,冬日里,养一只鸣虫或几只鸣虫,放在家里或者三五好友品茶尝酒,聊以谈资,它也许能够陪伴我们走过寒冷的冬季,因为寒冷冬季它本身就是生命的奇迹。我想鸣虫文化作为我国一种文化,会像国粹京剧一样,走向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