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10 23: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收集占位
观赏鸟的雏鸟一般都属晚成鸟,即雏鸟孵化出壳后发育还不完全,不能独立生活,要依赖亲鸟的哺育,而用人工代替亲鸟比较困难,需要认真对待,稍有疏忽就会失败。但在人工哺育期,看到颤动着的毛茸茸小头,张开黄嘴唧唧叫着向你乞食,也会给你;带来一定的乐趣。
雏鸟的哺育虽然比较用难,但很多观赏鸟必须从雏鸟开始驯养才能得到良好的观赏效果,如八哥、鹩哥、百灵等。有时为了提高芙蓉鸟、灰文鸟等舶繁殖率,要将雏鸟提前与亲鸟分开,以促使亲鸟再产卵。现将雏鸟人工哺有的方法介绍如下: (1)喂食:雏鸟的发育过程分为绒羽期、针羽期、羽片前朋、羽片后期、齐羽期五个时期。给食方法和饲料种类随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绒羽期:指观赏鸟从出壳至一周内的雏鸟,若是晚成鸟,则眼未睁开,全身披着在卵内已形成的稀疏绒羽,头部勉强能抬起,还不能发出“唧,唧、唧”的乞食声,食
后即垂头而睡。这时期的雏鸟最难养,尤其是出壳2—-3天的雏鸟人工哺育的成活率更低。
这阶段的饲料是用玉米粉或豌豆粉10%(为60目以上的细度),熟蛋黄40%,加青菜泥50%,共同研磨均匀成稠浆状。喂时用喂食竹片挑取少量饲料,轻轻敲击育雏窝,雏鸟即会抬头,张开嘴乞食,趁鸟张嘴时,迅速将竹片送人鸟的嘴内。喂食动作要快而稳,稍慢鸟嘴就会闭合,因这阶段的雏鸟还不能长时间抬头张嘴。喂食要逐个轮喂,不能遗漏。喂量以鸟的右颈部明显突出,鸟也不再张嘴时为宜。一天喂6—日次,第一次不能晚于6点半钟,最后一次不早于18点,一般每隔l一2小时喂一次,具体依鸟的种类、食欲、消化等情况而定。凡是属早成鸟的观赏鸟,一般不适宜上述喂食方法。如,雄类、雁鸭类、鹤类、鸥类等。
针羽期:出壳—周后的雏鸟—般都已开眼,开始长出羽轴,羽轴的顶端羽梢未破。故雏鸟的休表生长着蓝灰色光滑的针状物。俗称“引线毛”(即缝衣针引线)。这——时期极短,3—4天后羽轴顶端梢开裂,长出羽片。此时,雏鸟食欲开始旺盛,食量逐渐增加,因已睁开眼,相互间就出现争食现象,喂食时要分别认定,不能漏喂。体弱的雏鸟常抬头张 一会儿嘴就闭嘴垂头。这种情况址易造成漏喂,使体弱的鸟饿处,
这阶段的饲料可根据鸟的种类分为两种:一补足体形小的种类,如芙蓉鸟、灰文鸟、百灵、云雀等,刚玉米粉10%,豌豆粉10%,熟蛋黄50%,青菜叶30%,研磨混和成稠浆,如果青菜汁不够,可酌量加水调稀。不宜太干。另一种是体形较大的种类如八哥、黄鹂、白头鹎等,川玉米粉10%,豌豆粉20%。熟蛋黄30%,鱼粉或蚕蛹粉20%。青菜叶20%,加水研磨混和。此期雏鸟的饲料中开始增加蛋壳粉或钙粉(喂鱼粉的就
不必增加),否则会发生软骨病。每隔2-3小时喂料一次。早上第-—次在6点半钟喂,最后一次不早于13点。
正羽前期:这时期从针羽的顶端钉正羽长出。形状似锅铲,故俗称”铲毛刀”。鸟体己比绒羽期长人儿倍至十几倍,敢爬出窝或行走。一般是出壳10天后的雏鸟。
此时期的饲料,小型鸟用玉米粉40%,豌豆粉10%,熟全蛋30%,青菜叶20%,共同研磨混和。大型鸟用豌豆粉60%,鱼粉或蚕蛹粉20%,加青菜叶20%,也可用鲜
鱼浆代替鱼粉或蚕蛹粉,但要增加为30%,减去豌豆粉lo%,共同研磨均匀。以上两种饲料喂时都要加水调湿。每隔3——4小时喂一次,遇气温较高日十,喂料后再适量喂些清水:早上第一次喂的时间应不晚于6点钟。
正羽后期:这时期雏鸟的羽毛除尾羽较短外,身体的几余部分已被正羽覆盖。但仍有少量绒羽露在正羽的外面,尤其是头部更为明显。这时期是出壳25—30天的雏鸟,已可以离巢上笼饲养。笼内要置食缸、水缸。除每天入工辅助喂几次饲料外,要逐渐训练雏鸟自己采食。训练方法:喂食时用竹扦挑取笼内食缸内的饲料逗引雏鸟。喂量耻不能太多。要刁;使饿坏,也不给喂饱,使它熟悉食缸内的饲料,然后逐渐减少人工喂食。促使它自己能采食。自己采食的雏鸟,进自均匀量也适当,人工喂食往往饥饱不均。
此时期的饲料,开始与正羽前期相同,后朋要逐渐改喂成鸟用的饲料,硬食鸟还要逐渐增加粒料。软食鸟可增加虫类。软食鸟和大郎分硬食鸟这时可在粉料中拌入少量苹果泥,这洋不仅能补充维生素、帮助消化,还右防止雏鸟软骨的作用。
齐羽朋:雏鸟经7—8周的饲养,羽毛完全长齐。已能飞翔,体格也已健壮。脱离雏鸟型,与成鸟相比,仅羽色不及成马鲜艳,其它很难与成鸟区别。其体形虽似成鸟,但四发育尚未完成,故还不能鸣啭,鸟的鸣啭与性成熟有关,这时期的饲料可完全与成鸟相同,有些呜叫需调教的种类,如百灵、芙蓉、云雀、画眉等,以及善学人浯的鸟,如八哥、鹩哥、鹦鹉等。此时都应该开始训练。
(2)管理:只要注意饲料的质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卫生,雏鸟是不难养活的。
饲料质量:鸟类有较强的消化能力,但在雏鸟阶段,囚消化机能尚在发育过程中。故对饲料质的变更、量的增减等适应能力较差,所以,正常情况下不能随意变更,雏鸟对饲料的质与量是否合适应,可以从其粪便小表出来,正常的粪便外面包裹一层粘膜,犹如粪在塑料中一样,不会散开,野生时亲鸟就可用嘴将鸟粪叼出巢外。如鸟对饲料不适应,则消化不良,粪便松散无尢粘膜包裹,遇到这种情况要迅速调整饲料,并在饲料中加干酵母或食母生1/10片(一只鸟用量)。
对雏鸟喂食要勤,倘若饥俄时间太长,喂食间隔时间超过4小时,会影响雏鸟生长,使雏鸟越养越小,最后夭折。 一窝雏鸟常因出壳先后相差1—2天,结果其中就有1-2只生长较慢,在哺育时,如果不特别照应,就会使这l一2 只雏鸟永远跟不上发育而被淘汰,时这种雏鸟应该勤喂,较正常雏鸟每天加喂1—2次。
给黄鹂的雏鸟喂料时,要让它嘴张开3—1秒,待舌伸出后再将饲料送人,不然它常会将饲料叫:出来而不吞下去。
雏鸟的简朴内部应该加些钙质,如墨鱼骨、熟石灰、钙片等,以防止雏鸟软骨。
温度:雏鸟从出壳至正羽前期。由于羽毛未丰满,无法保持体温,而且这时候雏鸟的小枢神经尚未发育健全,还不能调节体温,需依靠亲鸟孵伏来保温人工饲养时,这——阶段的温度要保持在25C以上。为便于保温。可将雅鸟置于育雏窝内,再将窝放人木箱内,装上电类取暖器(如灯泡等)或用热水袋直接加温,长期低温会使鸟发育迟缓,以致死亡。
正羽后期的雏鸟羽毛逐渐长齐,已能自行调节体温.这时期体内温度也应逐步降低,以适应自然温度.如果人为地给予高于气温的温度时间过长,反而对雏鸟的发育不利。 湿度:观赏鸟的繁殖期,在长江流域正处于霉雨季节,常会出现过高的湿度,饲养者应尽量使雏鸟生活在较干燥的环境。如洗刷鸟笼时应注意不使鸟笼湿透,养雏鸟的大箱要注意通气.箱内粪便要勤清除等。
育雏的窝要经常调换.使窝保持干燥,潮湿易孳生寄生虫。尤其是螨(Paras-itoidea),会使雏鸟奇痒甚至极度贫血而死亡。
清洁卫生:保持雏鸟的清洁有利于它的生长。在每次喂食后,要用药棉蘸水擦洗雏鸟嘴角残留的饲料,及时去除遗落在窝内的饲料。雏鸟稍长大(羽片期)后会将粪排于窝外,而在绒羽期的雏鸟还不能将粪排于窝外,饲养者要用粪勺将粪掏出,如育雏窝赃,进行洗刷,略于后备用。
正羽后期的雏鸟可以集中饲养于一个笼中,但笼内的栖架不能上下重叠,否则栖息在上面的鸟会将粪排在下面的鸟身上,沾污笼鸟的背部羽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