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前后后接触过一些蛉虫的盒具,各种形状,各种材质的。粗略谈些自己的体验。
对于盒具的挑选
1、以看为主。有些饲养鸣虫的朋友对虫子本身的观赏性有较高的要求,对于看虫,首推万体,尤其是超大万体。相对来说,虫子可活动的空间更大,对于须的保护有一定作用。但万体的发音一直不敢恭维,尝试受过各种万体,不同的发音窗,不同的材质,总体感觉,发音是闷的。所以,万体是中看不中听的。
2、以听为主。菜鸟类的,首推张圣林的机制盒,曾经有一个办公室的同事,见我养虫,说他家也有个红木的盒子,次日拿来一看,是张的机制盒,三格的,一格横,两格竖,每一格的空间都很小。底板是骨质的,发音窗也不大,但进虫后发音效果出奇的好。自己也试过一些看上去较小的盒子,发音效果确实不错,即便看着发音窗很小,但似乎并不影响发音的效果。特别是双格的带音箱的张的机制盒,那个盒子发声真的很好。
这让我联想到以前捉蟋蟀的经历,曾听到一处有蟋蟀的鸣叫,声音脆而响,非常之响,原以为会是条大虫,等寻声找去,却是一直很小的蟋蟀在啤酒瓶里,啤酒瓶的口也是小的,相对瓶身来说。看来这和上面提到的那些盒子的小发音窗的效果是一样的。
其次,我觉得十几年前的四层板有机虫具也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手头有三四个这样的盒子,个个都是发音利器,细细琢磨,发现四层板的盒子,里层的底和面都是非常薄的有机板,感觉材质也是比较脆的,也许越是硬质的材料,对于蛉虫类鸣叫声的反射也是最强的。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四层板的盒子,另外,外面还有底和面板,擦洗也方便。
还有就是竹筒,也是发音利器。但竹筒就只能听声了,基本上,看虫子的作用是没了。
至于盒子的挑选,我自己基本选窗少的。感觉窗越多,声音越散,音量也随之减小。
还有朋友会谈到盒子是否夹须的问题,问哪种盒子不夹须。其实,不上身的话,即便制作粗糙的盒子,也不太会伤到须的。其次,相对来说,野生虫的脾气较大,野生虫原本生活的空间很大,一旦换到小空间的,有不少野生虫会选择主动将须咬短,从而适应小环境的生活。人工虫很少有自己主动咬须,吃须的现象。
另外有一类虫具是用来观赏的,非常好看,材质也较为珍贵,但却是不适合养虫的。或者说,进虫后,对于盒具的保养会有一定伤害。
随便乱说一通,大家分享。也欢迎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