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和田玉行情的急速升温,许多对和田玉收藏知之甚少的人们受一些伪专家、真骗子的引导,常陷入他们精心设置的陷阱。记者近日采访几位权威专家了解到,以次充好、偷换概念等手法值得藏家警惕。
谨防山料当籽玉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每年夏季,待昆仑山上的雪水融化以及下雨产生流水,将这些碎料冲刷入河水之中。
收藏和田玉首先要从原料上区分籽玉和山料。一般说来,籽玉因被水长泡侵蚀,所以一般质量较好。籽玉的特点是质地细密滋润,呈半透明状,纹路少,紧密度高,块度较小,常为卵形。山料则是直接从山上开采出来的,因系炸药炸开之故,所以块度大小不一,质地较干,较粗糙,呈不透明状,纹路偏多,质量常不如子玉。
据记者了解,目前同等级别的籽玉价格通常是山料的6至8倍。于是有人受利益的驱使,用山料冒充籽料。青岛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的玉石专家告诉记者,作假者通常将山料切成小块,放在洗衣机或其他滚动装置上滚动,使山料的棱角变得圆润,然后把山料当籽玉的价格卖给收藏者,很多人称这种料为“滚料”。但这种作假方法很好鉴定,籽玉由于在河流中翻滚,受到泥沙的冲击,表面会有一些很小的麻点,行家形象地称之为“汗毛孔”。而滚料是山料加工出来的,不可能有“汗毛孔”,而且有些“滚料”很明显地能看到滚动过程中玉料相互撞击摩擦的痕迹,还有的甚至能看出是动刀的痕迹——圆润的那面有几个很小的切面。
不过,也有些籽玉能看到动刀的痕迹,那是因为原本的籽玉有不好的杂质,去掉后打磨加工的。但即使动过刀的籽玉,大部分原状还是保留着的,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汗毛孔”。
莫将白玉等同和田玉
“有些玉器,商家标明是白玉,但在销售的时候,则说是和田玉,有的还说是籽料什么的。但其实白玉跟和田玉根本就是不同的概念,如果收藏者混淆了概念,搞不好就会上当。”玉石专家张先生对记者说。
张先生介绍,和田玉专指产自我国新疆和田地区的玉,而白玉其实就是白颜色的玉。青海和俄罗斯也产白玉,但这两者的雕刻品与和田白玉雕刻品存在不同的感官效果,大多把玩后所呈现的滋润感较和田白玉差。近年来俄罗斯白玉在上海等南方市场成为主流,优质原料的价格并不低于和田玉,所以用俄料冒充和田玉的年代已成为过去时。
青海白玉也属软玉,因市场价格比较低,所以常常冒充新疆和田玉。但是青海玉与传统的和田玉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青海玉呈半透明状,比和田玉透明度要好,质地也比和田玉稍粗,比重比和田玉略低,质感不如和田玉细腻,缺乏羊脂玉般凝重的感觉,经常可见有透明水线。青海玉颜色稍显不正,常有偏灰偏绿偏黄色,也多有黑白、黑黄、绿白、绿黄相杂的玉料而被用做巧色。一般来说,青海白玉佩件盘玩后很难达到像和田玉那种滋润“柔”、“糯”的感觉,显得“粗”、“涩”、“粳”。
另外,将上述材料切成条状用硬物轻轻敲击,和田玉发出的声音正如古人所言“其声清引,绝而复起,残音远沉,徐徐方尽。”而青海白玉的声音则显得“沉闷”。
新疆买玉可不便宜
“很多人都认为,新疆是和田玉的产地,去新疆买和田玉,自然应该比青岛便宜。结果藏家宁肯出高价到新疆买,也不愿花低价在青岛买。”在岛城经销和田玉的王先生无奈地对记者说。据了解,由于买家都知道和田玉产自新疆,所以很多人都到新疆去买玉,认为那里不容易买到假货,而且价钱能便宜点。如此一来,原产地的客流量增加,价钱自然也就涨上去了。据王先生介绍,目前很多新疆玉商甚至走出和田玉故乡,到价格更低的省市进货。
原料好价格未必高
“有人说,和田玉雕价钱的高低主要看料,其次看雕工——原料品质好的玉雕,价钱一定比原料差一些的玉雕高,这其实是不对的。”有些籽料原料非常好,但雕刻师的工艺实在太差,把原料糟蹋了。“在行内这样的成品玉雕的价钱,要低于原料的价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