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恰逢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及其所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80周年,在西方国家,版画和水彩被列为贵族艺术。版画曾经和国画、油画平起平坐。从上世纪30年代初,鲁迅先生在上海创建木刻讲习会,催生了中国现代版画,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版画真正走向成熟,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的版画家以及版画群体、流派,即便在“文革”期间,版画作品被打上了强烈的政治烙印,但也不乏经典之作。早期黑白木刻版画由于大多为名家手笔,且年代较远,存世量较少。
版画大致分为两种:原创版画和复制版画。原创版画是艺术家个人创造性的劳动,在木版或者其它材料上刻完后再进行限量印刷;而复制版画则是艺术机构取得画家的授权后直接把油画或其他作品完整地复制到版画上。
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作于公元868年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宋元时期刻本章法完善,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中国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