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隶,广义的说,所有汉代的隶书都是汉隶,包括汉初的古隶、汉隶(狭义的汉隶)和八分书。狭义的汉隶是指西汉使用最广泛的隶书体。汉隶的特征为: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
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 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
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 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
汉代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刘勰《文心雕龙· 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 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座落在曲阜孔庙的《礼器》、《乙瑛》、《史晨》被誉为汉隶三大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