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129|回复: 0

[美眉] 金华黄大仙道观的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 21: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黄大仙名初平,因在赤松山修炼成仙故又号赤松子,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八月十三出生于金华丹溪。
据道藏〈赤松山志〉载:丹溪皇氏婺之隐姓也皇氏显于东晋上祖皆备德不仕明帝大宁三年四月八日生长子讳初起是为大皇君成帝咸和三年八月十三生次子讳初平是为小皇君二君生而颖悟拔俊秀耸有异相。
黄初平八岁开始牧羊,牧至十五岁时在山中遇神仙广成子,见他聪颖善良忠厚,于是带至金华赤松山石室洞中学道。从此初平绝弃尘世追求,潜心修行。积世累功逾四十年,终修得正果。
其兄黄初起,思念初平,加之多年来音信杳然,于是跋山涉水四处寻找初平,历年不得。四十年后在市中遇一善卜道士,问卜初平下落。道士告之在金华山有牧羊儿与其弟相似,并将其带至赤松山石室洞,兄弟终于相见。初起见初平神通如此,遂抛妻别子,专心修行。并在仙师的指引下,共服松果茯苓饮泉水,聚天地之灵气,精心研究道义,双双修炼成仙。后隐居山中石洞教授弟子,均得道成仙。玉帝命小皇君主赤松山并赐神姓,掌管天上世界。宋代元符淳熙两位皇帝先后诰敕\"崇其美名,褒其有求必应\"淳熙十六年封大皇君冲应真人小皇君养素真人,景定三年加封冲应净感真人,养素净正真人。唐本观道士舒道纪有诗为证:松老赤松原,松间庙宛然。人皆有兄弟,谁得共神仙。
黄大仙不仅在家乡造福黎民,而且仙游各地\"普济劝善,助人为乐\",海内外侨胞视其为中国道教在南海的最高尊神。宋代元符淳熙两位皇帝先后诰敕\"崇其美名,褒其有求必应\"。李白,苏轼,郑士懿等均有诗赞之。历代传颂黄大仙\"驱邪扶正,除暴安良。\"在英殖民经济时期大多数港人崇奉赤松黄大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黄大仙擅长炼丹和医术,曾\"治病救命,佑福保安\"被尊为财神和吉祥之神,全国各处的黄大仙祠香火越烧越旺,信徒遍布世界各地。
赤松山作为黄大仙成仙得道的宝地,是吸引众多的信徒日夜向往的仙乡宗庙,他们不远万里来寻找仙源,朝圣观光。赤松黄大仙宫将海外炎黄子孙的谆谆爱国之心紧密连接在一起,黄大仙\"普济劝善,扶弱救贫\"的精神也世世代代被广为传诵,发扬光大。





2..传说很多年以前,在金华村有一户姓黄的人家,这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黄初起,二儿子叫黄初平。初平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家放羊,尊老爱幼,勤奋好学,乡亲们都称赞他圣贤。在初平十五岁的那年,有一天他在金华山下放羊,有一只小羊失足受伤,他就细心为小羊疗伤,精心护理,小羊依偎着他,眼角含泪。黄初平看着小羊,想到小羊长大以后,免不了被屠宰的命运,觉得很可怜,不禁动了侧隐之心,十分烦忧。这时恰好有一位道人经过,问初平为何如此的烦忧,初平就将原因说明。道士问:“那你希望小羊怎么样呢?”初平回答说希望羊能长生不死,道士说:“这很简单。”说完就施展法力把羊群化成了一片白石。初平看着一大片白石,很惊奇,就恳求道士收他为徒。道士见他很有慧根,态度又很诚恳,就将黄初平领进金华古洞,理悟修道玄机,修得法道。

多年以后,初平回到家乡,其父母已经去逝,只见到了哥哥黄初起,就向哥哥讲了这么多年的修道经历。哥哥问初平当年的山羊到哪里去了,初平说仍在山中,哥哥不相信,于是初平就带哥哥来到山上看,却只看见一群白石,哪里有山羊呢?只见初平不慌不忙,口念法咒,叱声“羊起”,山上的白石顿时应声而起,变成千万只羊。后来,黄初平乘着仙鹤,带着哥哥一齐登上仙府,修得正果同列仙班。这就是如今在港、澳、台、北美、东南亚一带流行的侨仙黄大仙的传说。

  今天的游人来到金华,在景区内仍可见到与黄大仙传说有关的黄大仙祖宫、金华观、卧羊山、叱石成羊、白马腾空、撞石成仙等多处景点。





3...黄大仙祖宫座落于金华市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大仙景区内,风景秀丽的鹿田湖东侧,坐北朝南,倚山望湖,海拔562.8米,空气中的水汽多呈过饱和状态,湖畔常有云山雾海,蔚为壮观,呈现道教特有的神秘气氛。
  整个祖宫呈七迸阶布局,从南向北依次为石照壁,石牌楼, 灵官殿,钟楼、祭坛、鼓楼,大殿,三清殿,祈仙殿等。南面 五进现已完工,石照壁长18米,厚1.5米,高4.8米,气势磅 礴。照壁南面刻有黄大仙金华山牧羊及大仙兄弟两人骑鹿驾鹤得道升天传说的浮雕,照壁北面刻着金华著名书法家毕民望老先生手书篆体赤松仙师自序。照壁对面的石牌楼(三重檐的主牌楼,两重檐的两座边牌楼)全部用石板砌成,结构精巧,错落有致,体现了道观建筑庄重的宗教氛围。 祭坛是祖宫内宗教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祭坛还有个非常神秘有趣的现象,每当游客站到坛中央鱼形太极图的中心喊一声,就能听到四面传来较大的回音,人犹如站在谷底。祭坛东西两面的钟楼和鼓楼,为四重檐结构,层层叠叠,别开生面,富有道教特色。其内的铜钟重3吨,木鼓直径1.5米。
  大殿为道教典型的歇山顶重檐结构,占地1068平方米,总高20.88米,气势宏伟,再现了当年江南道观之冠的雄姿。殿内的黄大仙神像座坛高1.668米,像高5米,整个神像由香樟精心雕刻彩绘而成,散发出阵阵清香。神像坐姿神态安详。自然、传神,体现了东阳木雕传统工艺之绝之妙。大殿左右两壁仿青铜的根木浮雕展现了1700年前流传至今并不断创新的有关黄大升仙的传说,从出生到得道成仙再到香港显灵,分别为“玉帝赐胎,初平牧羊、叱石成羊、赠桃度仙、大仙行道”等乃个故事。刻工情细拼卜实,人物栩栩如生,整个浮雕古色古香,清幽素雅,别有一番韵味。
DSCF2416.JPG
DSCF2429.JPG
DSCF2430.JPG
DSCF2431.JPG
DSCF2432.JPG
DSCF2433.JPG
DSCF2434.JPG
DSCF2435.JPG
DSCF2436.JPG
DSCF2437.JPG
DSCF2438.JPG
DSCF2439.JPG
DSCF2440.JPG
DSCF2442.JPG
DSCF2443.JPG
DSCF2445.JPG
DSCF2446.JPG
DSCF2447.JPG
DSCF2473.JPG
DSCF2471.JPG
DSCF2470.JPG
DSCF2468.JPG
DSCF2463.JPG
DSCF2462.JPG
DSCF2460.JPG
DSCF2459.JPG
DSCF2453.JPG
DSCF2452.JPG
DSCF2449.JPG
DSCF245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