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10-30 21: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
我也种了佛肚竹.也有和你同样的情况发生,我在生长期适当控制水量,有一定的效果,我还使用矮壮素使其矮化,也有一定的效果.
我收藏的资料与你共享
整形:佛肚竹生长较快,对造型不需要的枝条应及时剪除,以免消耗营养。新生竹可视其形态,决定去留,如节短肚大,虽对造型有所影响,也应留下,待9月份分株时另植;如新竹干细、节长,又影响造型,则应及时剪除。
养育盆景佛肚竹,欲使其节短肚大,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留夏竹。在北方养佛肚竹如不得法,新竹节长而细,和毛竹相差无几,会失去其特有的风韵。佛肚竹一年有两次萌芽期,第一次在初夏,另一次在初秋。一般初夏生长的新竹,节短、肚大(如养护不得法,仍会变得细长),要注意保留;而初秋生长的新竹则干细节长,故秋竹除留作种竹外,一般应剪除。
②控水。竹笋露出盆土,即应控制浇水。当盆土比较干燥,母本嫩竹叶轻度萎蔫时,应先把佛肚竹搬到蔽荫处放置半小时,待盆土和竹的温度有所降低后,先向叶面喷水,一小时后再把水浇透。这样反复几次,当新竹长高到40厘米左右时,竹节即基本定型,再恢复正常浇水。
⑧土壤。佛肚竹喜酸性土壤,但北方土壤呈弱碱性,故施肥宜用“矾肥水”,才能使其茁壮生长。
; ④剥笋箨。竹笋每节的外面都包着一片较薄的竹箨,里面包着侧枝。当竹笋长到一定高度时(因竹干的粗细不同,在同时间内长的高度差别较大),可把竹笋基部的箨剥掉1—2片,以后每周再各剥一片。剥箨时要特别小心,以免碰伤笋干和侧芽。剥箨最好在早晨进行。剥箨可促使侧枝生长,使竹节间变短变粗,以达植株矮化的目的。
; ⑤打尖。根据佛肚竹大小粗细不同,待其长到一定高度时,可把竹笋顶端剪除5~8厘米,使植株结顶,促使侧枝生长。第一次打尖后,如靠近顶部的健壮侧枝生长很快,应进行第二次打尖,把顶部的健壮侧枝剪短,留下2~3个竹节即可。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