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7-12 17: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涿州马”,乃涿州马氏竹制鸟笼。“涿州马”的创始人马德润,为我市义和庄南任村人,生于1918年,已于2002年去世。现在他的两个儿子马海清、马福清子承父业,技艺同样精湛,制做的鸟笼美观、耐用,深得玩鸟者的喜爱。
“涿州马”鸟笼子,在民国时期就享誉京华,满清遗老遗少、八旗子弟遛鸟儿,提的就是“涿州马”。那时的养鸟者特别讲究鸟具,俗称“鸟行头”,如鸟笼、鸟抓(鸟笼上的提手)、鸟食具。鸟笼子是要用安吉县的青竹,做工是要论“涿州马”的手艺……。可见,“涿州马”已牢牢嵌在北京城的鸟儿文化当中。
马德润生于乱世,被生活所迫,16岁就只身去了北京,在天桥一家竹制品铺里当学徒。据说,当时的师傅曾在清朝末年的宫廷里做竹制品。他就是那时跟着师傅学会了插制鸟笼子。马德润学徒“三年零一节”期满后回家从事鸟笼子插制业,鸟笼子制成后去北京销售,因为他的产品漂亮、结实,深得京城养鸟爱好者的喜爱。“涿州马”的牌名就在北京城打开了。生产队时,制做鸟笼子当然被看成是搞资本主义,马德润还是暗里制做,用报纸把鸟笼子包好乘火车去北京销售。后来,两个儿子长大了,就把手艺传给了他们。老人去世后,两个儿子还是在家制做“涿州马”。海清、福清的鸟笼子不用跑这跑那去销售,有人自然慕名而来,产品供不应求,价格要比别人高上一倍,一个普通鸟笼子也要二、三百元。他们制做的鸟笼,不仅养鸟者喜爱,还有一些人,既玩鸟又玩笼子,或是专门玩笼子,作为工艺品摆设、收藏,这些人青睐的就是“涿州马”。
转载于涿州文化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