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那只蝈蝈死了
7.3下午,我的那只蝈蝈发现不行了,到晚上就死了。
2011.3.17见网上有蝈蝈幼子出售,当天下单,3.18蝈蝈幼子就到家了。从4.6晚开始看见蜕皮,到以后4.15上午、4.29下午、5.15,到5.25上午最后大蜕成虫,亲眼目睹了一个小生命的成长过程。当听到第一声振翅鸣叫传出久违而又熟悉的声音时,居然有些小小的感动!
当它以明亮的叫声迎接江南雨季和夏天到来时,惊天动地的鸣叫声还是受到家人的反对,特别是晚上。除了没有将它请进冰箱外,其他可以减少它发音分贝的办法都用过了,后来,发现在晚上将它放在倒扣的容器里,居然可以减少不少音量的扩散!
喂它吃面包虫几乎是在它大蜕成虫后,第一次喂它吃面包虫居然是很害怕的样子,完全不像一只雌蝈蝈那样呲牙咧嘴、穷凶极恶、来者不拒!它总是很斯文的用前肢抱住蠕动不已的面包虫,将面包虫在大颚牙上下移动,然后一点一点的将面包虫吃下去,然后在开心的叫几下!
一些变化是在江南雨季的6.18。那天天漏了,倾盆大雨下个不停,几乎下了一天。我的小弟嫁女,一早我就去忙乎了。晚上吃完喜酒,和老妻、儿子、孙子回家发现这只蝈蝈有点不对:先是它的新居,竹子的蝈蝈笼的上部的竹丝好像受外力的影响,脱开了几根;然后发现这只蝈蝈几乎是伏在蝈蝈笼底部,漂亮的长须也短了许多;夜里听见了很低的嘶哑的叫声,发现就是它的!后来,蝈蝈笼我用镊子小心的,稍微用力的复位了——竹丝的移位应该归功于那天下午孙子和他的7岁不到的表姐,两个加起来10岁左右的小孩,他们的创造力、求知欲和破坏性应该是同步的。至于这只蝈蝈喜欢伏在蝈蝈笼底部和叫声低、有嘶哑声,我认为是空气太潮湿,一直想,到天气晴朗了,空气干燥了,它还会是叫声洪亮的。可是,从这天开始,它除了喂它吃东西时会起来,趴在笼子上,其他时间都是趴在笼子底下,至于叫声,依然是很低的嘶哑声!
7.2傍晚,特地抓了条蚂蚱(有点像尖头鬼形状,我们那里有人叫它谷蜢)给它,它是很生猛的抓住了就啃,很有风度的用前爪捧着,不忘用大钳牙将那只虫子上下的咬一遍,谁知第二天天就不行了!
谨以此小文纪念我的第一只从幼虫养到成虫的蝈蝈!
顺便请教各位虫友:我的养这只蝈蝈的笼子,估计是江南雨季时,空气湿度太大了,竹笼的底部外圈、脚有些变形了,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纠正过来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