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05|回复: 12

盛夏早晚六不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9 07: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不钓深远:一天中的早晚,具体讲,也就是上午在日照紫外线辐射穿透力对水层还尚未达到一定强度而使水温迅速上升的10点钟前和下午随着日照紫外线的逐渐减弱使水温又慢慢开始回落的5点钟后。这两段时间,浅水比深水降温快、增氧快使鱼儿“回头”快。所以,这时候,选择钓位,就不能再钓深、钓远,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
  二、不钓新窝:盛夏的早晚,尽管鱼儿也很活跃,四处游弋觅食,但仍然有它的活动范围和一般规律。即游址和食地。“游址”的去向往来,好似水中的九道十路,即使大小宽窄,“食地”,是经常有人守钓的具体窝点。这里,由于长期不断地有人投放喂料,渐渐地便成了鱼儿必到的固定“餐馆”。即使中午去了未吃,晚上还会回来。
三、不钓暗穴:“暗穴”,是指有大石暗礁、横木树桩、壕沟坑当、隐草杂物、桥墩石窖这些最容易使鱼儿栖息藏身的地方。但往往也只是冬季和初春时节,鱼才爱群居于此,只要仲春后水温一达到15℃以上,它们就不会静守这种窝巢而要四处游荡。
   四、不钓壁坎:“壁坎”,一般都是在长堰或水库的中段,且两边(或一边)是高岸陡坡。客观存在的现实条件,与盛夏早晚垂钓的科学理念很不相符。首先是水位较深,一般至少在4米以上。而盛夏的早晚,不宜钓这样深的水位;其次,这里很少有水草,藻类浮游生物缺乏,鱼儿不会在此游荡集聚;再次,选择这种位置钓鱼的人,平时寥寥无几,投放饵料很少,没有形成鱼儿习惯性来此找吃的“鱼道”。
五、不钓浮水:在上午10点钟前,下午5点钟后,水体中并不缺氧,鱼也不会“上浮”,相反是午时“上浮”的鱼群,又会渐渐“下沉”。这个时候,倘若钓者仍习惯性地按“夏钓浮水钩饵悬,落底获鱼少一半”的说法来认识和对待,就难以享受到早晚底钓上鱼多的快乐。
六、不钓陈饵:对陈饵的认识,有两个基本概念:一是几天前,甚至更长一些时间没有用完的钓饵,尽管钓者是放入冰箱冷藏,但取出恢复后,即使没有特别异味,可实际上已经发生变味变质。二是饵盒()在阳光下暴晒或受高温地热影响,不管是粉质商品饵,还是传统的面食自制饵,在一定的时间后,都会发酵稀释和变酸。这种变了质的钓饵.鲫鱼不会轻易咬钩。
发表于 2007-8-9 09: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9 10: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9 10: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我又提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福州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8-9 13: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0 23: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7 2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2 21: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5 10: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好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5 23: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