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9-10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丝雀人工繁殖(转贴)
金丝雀为何在求偶时变声?【转贴】
作者: | 2005年05月30日 15:46 | 原始出处: 新华网
新华网援引《北京科技报》消息,五颜六色的金丝雀在丛林中欢快地飞来飞去,嘴里发出阵阵悦耳的声音,很招人喜爱。然而科学家最近发现,金丝雀在某种特殊状态时会突然变换曲调,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是雄鸟在特意吸引雌鸟的注意。而且只有当它在吸引异性时,雄鸟才会改变常规叫声,一旦“勾引”工作结束,声音就会恢复到常态。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13日的《科学》杂志上。
最新研究发现,金丝雀从小通过模仿练习唱歌,而且在梦中即兴变调。
金丝雀又称芙蓉鸟、白玉鸟、白燕等,是雀形目雀科中成员,它的体形比麻雀还小。它不仅是一种受人宠爱的观赏鸟,同时也是著名的小歌手。但最近科学家观察发现,成熟的雌金丝雀能将其歌声变成一种古怪的颤音。这是为什么呢?
人类之所以会说话,和从小模仿大人说话有关。最新研究发现,稚气未消的雄金丝雀也是通过从小练唱学习唱歌的,它们被单独地关在隔音笼子里,准确练习与模仿电脑播放的鸟歌。
然而当春天的脚步来临时,它们就能一本正经地通过重组歌曲结构来“改变曲调”,使它们的歌声与成年鸟的歌声一样,期望能够吸引异性前来相会。这种变声如同男孩儿青春期的变声,它们似乎在向世界宣告:“我成年了,谈恋爱吧。”
这一意外发现表明,金丝雀唱歌时遵循的是自由发挥和传统歌唱相统一的原则。唱歌时,金丝雀和人类有些类似,都是将不同的发音小节重组成不同的歌曲片段。然而比人类更高级的是,鸟儿在梦中也能“唱歌”。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斑胸草雀在唱歌时,它们大脑的特定部位会被激活。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特殊的微型电波记录装置发现,斑胸草雀在睡眠过程中,其主管唱歌技能的大脑神经元仍活动频繁,其形式与它们唱歌时极其类似。他们发现,斑胸草雀不仅能把白天唱过的歌记在脑子里,在睡梦中反复练习,使演唱更加熟练,而且还能在梦中即兴创作出变奏曲调。研究人员说,鸟儿在梦中无声地反复吟唱,目的是加强记忆,这也许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
通过歌声,鸟儿们可以表达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健康状况和繁殖状态。
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家、金丝雀研究的负责人蒂莫西•加德纳表示,鸟的歌声表达了它们此时此刻的情绪,类似一些乐器演奏的曲子,虽然没有词,但却在传达某种情感信息。从悠闲娱乐到恋爱求偶,歌唱范围广阔的雄金丝雀可以自豪地用不同歌声来表达自己不同时期的不同心态。此研究的另一专家芬兰•罗迪波称,当鸟儿追求到一个猎物后,它们会马上歌唱:“我是一个如此好的觅食能手,我有时间来唱这些好听的曲子。”
当春天的繁殖季节来临时,日子变得越来越长,雄鸟的歌声促使雌金丝雀从猎手向母亲转变。这些转变过程包括交配、下蛋和筑巢。罗迪波说:“雄鸟用歌声的真情来打动雌鸟。”
鸟儿究竟为何会发出如此悦耳的歌声呢?科学家发现,一些会鸣叫的鸟儿,它们的气管分支处生长有良好的肌肉纤维束,当它们鸣啭时,喉部鼓起上下波动,然后会连续不断地发出悠扬动听的婉转鸣声。
另外,德、美两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名为“FOXP2”的基因对鸟儿掌握发声的能力至关重要。“FOXP2”基因的变异能够导致人类出现语言障碍,虽然该基因在两者身上的构成极为相似,但它们却有着明显的序列差异。
研究中,马普学会的科学家们选取了正在学习啼叫的金丝雀、鹦鹉、山雀等幼鸟,同时选取了林鸽等沉默寡言的鸟儿来进行对照,结果发现,那些啼鸟的“FOXP2”基因虽然不具备人类所有的特定序列片断,但总体构成与人类接近,而其他对照鸟儿的该基因在构成上则与人类有明显差别。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弄清动物发声的具体机制。
为测试鸟儿突破常规的歌唱能力,科学家引诱金丝雀唱一些特殊的歌。
研究人员将12只16个月大的金丝雀单独饲养起来,将它们从诞生时到第一次为人父母时的叫声都记录下来,用以比较成年后它们唱歌的声音变化。在实验初期,研究人员录制了一种人造歌声,让这些年轻的金丝雀聆听,这些人工合成的歌比一般歌曲要长,而且每个音节都有明显不同。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金丝雀都到了性成熟期和繁殖期,它们自我编辑和重组它们的歌曲,以达到与金丝雀歌曲的格式相符。但结果是,虽然歌曲中重组的部分出现了,但背景乐曲中依然留有人造歌的烙印。
科学家发现,随着雄性激素分泌的增加和饲养日子的长久,金丝雀“改变曲调”的频率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彻底。马萨诸塞州技术学会的加德纳表示,金丝雀和其它唱歌的鸟儿相比,它们年轻时确实受到了规则的限制。让研究人员感到惊奇的是,当它们快速变换传统歌曲和非常规歌曲时,成年的金丝鸟仍然还会受到人造歌的熏陶。加德纳感叹:“它们好像是在用两种不同语法的语言在唱歌。”
因此,科学家认定,金丝雀在年轻时的发音可塑性极大。令人失望的是,除了嘲鸟会从生物战略上来模仿别的鸟叫之外,大多数鸟儿都不会模仿其它鸟儿的叫声。尽管存在生物安全性的问题,但是研究人员还是通过单独饲养和长期非常规歌声的熏陶,临时改变了金丝雀的歌唱系统。科学家期望,进一步的研究能够找到改变金丝雀发声的强大因素。
●相关链接
隆隆噪音影响鸟类多样性
荷兰科学家研究表明,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鸟类,不论是同类交流、吸引异性还是欢快歌唱,都不得不提高自己的音调,以保持物种的生存与繁衍。
因为受到噪音污染,鸟儿的学习环境和生存环境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在英国的一些地方,由于每天震耳欲聋的交通噪音,小鸟出生后根本无法听清爸爸妈妈的鸣叫声,以至于只能以各种交通噪音作为参照系并模仿着去学“唱”,结果它们变成了音盲,原本悦耳动听的鸣叫声变成了令人生厌的怪腔怪调。
我国科学家在国内的一座城市对32种雄性山雀的叫声做了采样收集,结果发现,城市中最为吵闹地带的山雀往往叫声出奇地高。他们认为,鸟儿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城市中汽车、飞机和各种机器发出的隆隆噪音。调查结果还显示,鸟类不断适应城市噪音已成为生存的一种必要,那些不能适应噪音的鸟类的数量都有所下降。人类制造的噪音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鸟类的多样性,各种噪音源成了鸟类新的生存选择压力。
●背景知识
金丝雀的形态和习性
人工饲养的金丝雀是从原产在金丝雀岛的野生金丝雀育种而来的,之后陆陆续续又育出许多颜色及形态不同的金丝雀,它是许多笼鸟中最普遍的一种。
你可以从它们的鸣叫声轻易地分辨出性别,雄鸟的声音婉转动听,雌鸟只能发出简单的单音。金丝雀一年通常可产三窝,约3至6个蛋,由母鸟孵育14天,大约21天离巢,中鸟于12至14周时换羽。
【发表评论 | 收藏此页到博采| 推荐给朋友 | 大 中 小 | 打印本文 | 关闭本页】
【郑重声明】博客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博客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