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珍珠鸟是通用名,它的别名很多,常称其为锦花鸟或锦花雀,也有人称为锦华鸟。原产于澳大利亚,现已传到世界各国,饲养为观赏笼鸟。我国于1953年首次由香港引进,最早在天津人民公园饲养展览。约1954年首次在天津人民公园繁殖。此后传入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等饲养展出。1959年开始成为北京等地民间玩赏和繁殖的鸣禽,目前各地均有饲养繁殖,深受广大玩赏者喜爱。
成鸟体长约100毫米,雄鸟头顶青灰色,眼前方灰白色,眼后下方有棕红色圆形大斑,上体大部羽毛棕灰色;翅羽黑褐色,肋部棕红色并有白色珍珠样点斑;尾羽黑色并有较规整的白色横纹,尾端呈圆铲形;喉及颈侧淡灰色,并有黑色横纹,胸腹部土灰色。嘴壳朱红色,足趾肉红色,雌鸟羽色暗淡,头、面颊、喉均呈青灰色;眼下方具有黑色纵纹;上体羽色为淡灰褐色;胸腹皆为淡灰色;嘴壳红色略淡于雄鸟,足趾红色也淡于雄鸟。
近年来在人工饲养的金山珍珠鸟尚有全身羽毛纯白色或淡茶色的变种。以上两个变种,在1960~1970年国内市场售价相当于原种价格的5~10倍。
金山珍珠鸟是体态娇巧玲珑,羽色艳丽,鸣声轻悠的观赏笼鸟。其生活力及适应性较强。野生的金山珍珠鸟,以谷物及各种植物种子为食,其中大部分是杂草种子,也采食部分植物的芽、叶等为食。巢营于洞穴间,以雄鸟为主营巢,以雌鸟为主孵卵。
按我国民间的习惯,一般常用较大的笼舍或木箱结群饲养,以雌雄等量或雌雄成鸟数量相近结群于同笼,繁殖效果最佳。有人以较大的木箱为材料改装为繁殖笼,饲养3~5对或10余对成鸟,其繁殖效果比大群饲养条件下更好。金山珍珠鸟较怕冷,在我国北方冬季室温应保持在8~15℃为佳。其饲料可采用白玉鸟的混合粒料,同时饲以白玉鸟的混合粉料,每日饲以足量的青绿叶菜,隔日饲喂少量鲜果类。成群饲养及繁殖的金山珍珠鸟,对矿物质饲料需求较多,可将墨鱼骨、贝壳、砂砾等矿物质饲料经常投喂,供其随时取食。此外还需供给适量的浴水。
金山珍珠鸟是易于繁殖的笼养观赏鸣禽,在饲养环境中全年都可孵化育雏,但为了种群的健壮,最好在每年7~8月间清洗消毒其笼舍及巢箱,使之停止产卵和孵化,这样有利于种鸟健康和换羽以及秋季再次繁殖。金山珍珠鸟的人工巢箱可采用边长12~14厘米的木箱,巢口直径3厘米,巢口下缘距巢底5~6厘米。巢口过低,幼鸟易落巢外致死。繁殖期中,需供给足量的软草,细短的纤维、兽毛、鸟羽、棉花等。
每巢产卵4~8枚,孵化期约14天,育雏期约25天,雏鸟离巢后3~7天独立生活。饲养得当,一对成鸟每年可产卵并孵化育雏5~7巢雏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