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天前,参加朋友的生日宴会。饭桌上,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朋友们喝的是满面通红,不少人已然“醉卧沙场”。寿星则更惨,喝到中途就已经“不省人事”。第二天,出于关心,我打去电话,因为我知道他是不擅饮酒的,他又被人灌成那样,想来一定很惨。果然,那边一接起电话,就是一通抱怨,朋友说他全身没有舒服的地方,特别是脑袋,几乎要裂开了。并且赌气的说,以后再不过生日,再不聚会了。而且,他就有些“怨恨”起那些灌他的人来,他说道:“你说说,那些人,我都说了,我不会喝酒的。可是他们就是不放过我,非要我喝。虽然我知道他们是好意,可是我真的不会……我过生日,我也没法子翻脸,真是……”
听着朋友断断续续的抱怨,以及想象着他痛苦不堪的样子。我不禁想这样的事情,大家或许都曾经历过,也许你是就那热情的劝酒者,也许你是那不会喝的“倒霉蛋”,也许你是那得以逃脱的旁观者。
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可是反过来想。己所欲施于人也未见得好,就如我那位不善饮酒朋友的遭遇。在会喝、能喝、爱喝的“海量们”看来,要别人喝是热情,是豪爽,是友善的表达。可是对于那些不善饮者来说,他们真的是无福消受,这种对方看来的友善,有时成了负累,甚至是痛苦。有时友谊的裂缝就这样产生了。
不仅是饮酒,好多事情都可举出这的例子来,自己喜欢的,他人不一定喜欢。比如送给英国人带有蝙蝠图案的礼物(视为不吉)。在不甚了解中国文化的情况下,他们定会产生不快,即使解释给他们说,蝙蝠在中国代表了“福”,他们心中也未见得不疙疙瘩瘩的。
呵呵,说得有些远了,小小的一次酒席,竟说到了“老外”那里。不过,我想个人友谊的维持和外交(姑且这样说吧)的礼仪总有着相似之处。简而言之,一句话:了解对方,热情有度。投其所好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