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49|回复: 22

沉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9 20: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_164.jpg
IMG_185.jpg
发表于 2007-3-9 23: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08: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11: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手串怎么打磨的这么厉害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8: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导航灯2007-03-10 11:04发表的:
手串怎么打磨的这么厉害呀!
手串是当时越南农户的粗加工,不舍的再进行细加工,两件已在台湾人手上藏了数年,挂件为背面,好的沉香大多数在台湾,我有佛缘,在一位朋友处偶遇重金购的,沉香水太深,无真的参照物千万别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17: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20: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是沉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2 00: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2 22: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香的功效介绍】:

【中文名】沉香(《别录》)
【类 别】木类沉香
【异名】蜜香(《南方草木状》),沉水香(《桂海虞衡志》)。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
   
【植物形态】①沉香常绿乔木,高达30米。
  幼枝被绢状毛。
  叶互生,稍带革质,椭圆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5~9厘米,先端渐尖,全缘,下面叶脉有时被亚绢状毛;具短柄,长约3毫米。
  伞形花序;无梗,或有短的总花梗,被绢状毛;花白色,与小花梗等长或较短;花被钟形,5裂,裂片卵形,长0.7~1厘米,喉部密被白色绒毛的鳞片10枚,外被绢状毛,内密被长柔毛,花冠管与花被裂片略等长;雄蕊10,着生于花被管上,其中有5枚较长;子房上位,长卵形,密被柔毛,2室,花柱极短,柱头大,扁球形。
  蒴果倒卵形,木质,扁压状,长4.6~5.2厘米,密被灰白色绒毛,基部有略为木质的宿存花被。
  种子通常1枚,卵圆形,基部具有角状附属物,长约为种子的2倍。
  花期3~4月。
  果期5~6月。
   野生或栽培于热带地区。
  我国台湾、广东、广西有栽培;国外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
   ②白木香(《南越笔记》),又名:土沉香(《桂海虞衡志》),女儿香(《纲目拾遗》),牙香树、莞香、六麻树。
   常绿乔木。
  树皮灰褐色,小枝和花序被柔毛。
  叶互生,革质,长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而钝,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疏毛,后渐脱落,光滑而亮;叶柄长约5毫米,被柔毛。
  伞形花序顶生和腋生;总花梗被灰白色绒毛,小花梗长0.5~1.2厘米,被灰白色绒毛;花黄绿色,被绒毛;花被钟形,5裂,矩圆形,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钝圆,花被管喉部有鳞片10枚,密被白色绒毛,长约5毫米,基部连合成一环;雄蕊10,花丝粗壮;子房卵形,密被绒毛。
  蒴果倒卵形,木质,扁压状,长2.5~3厘米,密被灰白色毛,基部具稍带木质的宿存花被。
  种子棕黑色,卵形,长约1厘米,先端渐尖,种子基部延长为角状附属物,红棕色,长达2厘米,上部扩大。
  花期3~5月。
  果期5~6月。
   生于平地、丘陵的疏林或荒山中,有少量栽培。
  分布广东、广西、台湾。
   
【采集】国产沉香的采集:选择树干直径30厘米以上的大树,在距地面1.5~2米处的树干上,用刀顺砍数刀,深约3~4厘米,待其分泌树脂,经数年后,即可割取沉香。
  割取时造成的新伤口,仍可继续生成沉香。
  又法:在距离地面约1米处的树干上,凿成深3~6厘米,直径约3~10厘米的数个小口(俗称开香门),然后用泥土封好,待伤口附近的木质部分泌树脂,数年后生成沉香,即可割取。
  又枯死的白木香树,有时亦可觅得沉香,此香因年代较久,含脂量高,品质较好,但产量不多。
  采得沉香后,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树脂的部分,晒干后即为成品。
  须贮藏于密闭的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止走油、干枯。
   
【药材】①进口沉香为植物沉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多呈盔帽形、棒状或片状,外形极不规则,长7~20厘米,直径1.5~6厘米。
  表面褐色,常有黑色与黄色交错的纹理,平滑光润。
  质坚实,沉重,难折断,用刀劈开,破开面呈灰褐色。
  能沉于水或半沉半浮。
  有特殊香气,味苦。
  燃烧时有油渗出,香气浓烈。
   主产印度、马来西亚等地。
   ②国产沉香又名:海南沉香。
  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多呈不规则块状或片状,长3~15厘米,直径3~6厘米。
  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
  可见黑褐色的含树脂部分与黄色的木部相间,形成斑纹。
  其孔洞及凹窝的表面呈朽木状。
  质较轻,折断面刺状,棕色。
  大多不能沉水。
  有特殊香气,味苦。
  燃烧时有油渗出,发浓烟,香气浓烈。
   主产海南。
  广西亦产。
   沉香中油性足、体质重而性糯者,经精选加工后即为伽喃香,参见伽喃香条。
   
【化学成分】沉香的丙酮提取物(40~50%)经皂化后蒸馏,得挥发油13%,中含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等,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等。
  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沉香醇、二氢沉香呋喃、4-羟基二氢沉香呋喃、3,4-二羟基二氢沉香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未感染的含硫、芹子烷、沉香醇等。
   
【炮制】刷净,劈成小块,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
   
【性味】辛苦,温。
   ①《别录》:微温。
   ②《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辛,热,无毒。
   ④《纲目》: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
   
【归经】入肾、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肾、命门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少阴,兼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肾二经。
   ④《本草经解》: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功用主治-沉香的功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
   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
   ③《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
   ④《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
  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癥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
   ⑤《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
   ⑥《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⑦《医林纂要》: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
  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
   ⑧《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磨汁或入丸、散。
   
【宜忌】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之;心经有实邪者忌之;非命门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药用。
   ②《本草汇言》:阴虚气逆上者切忌。
   ③《本经逢原》:气虚下陷人,不可多服。
   ④《本草从新》:阴亏火旺者,切勿沾唇。
   
【选方】①治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脚气上冲:香附(炒,去毛)四百两,沉香十八两半,缩砂仁四十八两,甘草(爁)一百二十两。
  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空心食。
  (《局方》沉香降气丸) ②治阴虚肾气不归原:沉香磨汁数分,以麦门冬、怀熟地各三钱,茯苓、山药、山茱萸肉务二钱,牡丹皮、泽泻、广陈皮各一钱。
  水煎,和沉香汁服。
  (《本草汇言》) ③治脾肾久虚,水饮停积,上乘肺经,咳嗽短气,腹胁胀,小便不利:沉香一钱,乌药三钱,茯苓、陈皮、泽泻、香附子各半两,麝香半钱。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
  (《鸡峰普济方》沉香丸) ④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妨闷不食:人参、槟梅、沉香、天台乌药,上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
  或下养正丹尤佳。
  (《济生方》四磨汤) ⑤治胸中痰热,积年痰火,无血者:半夏曲八两(用姜汁一小杯、竹沥一大盏制),黄连二两(姜汁炒),木香一两,沉香二两。
  为细末,甘草汤泛为丸。
  空心淡姜汤下二钱。
  (《张氏医通》沉香化痰丸) ⑥治伤寒虚痞,气逆呕吐:沉香(锉)一两,青橘皮、陈橘皮(并汤浸去白,焙)、胡椒、蘹香子(炒)、楝实(锉,炒)、荜澄茄(炒)各半两。
  上七味,粗捣筛。
  每服二钱匕,水半盏,酒半盏,入葱白一握,煎至半盏,去滓热服。
  (《圣济总录》沉香丸) ⑦治胃冷久呃:沉香、紫苏、白豆蔻各-钱。
  为末。
  每服五、七分,柿蒂汤下。
  (《活人心统》) ⑧治大肠气滞,虚闭不行:沉香磨汁八分,以当归、枳壳、杏仁泥、肉苁蓉各三钱,紫菀一两,水煎,和沉香汁服。
  (《方脉正宗》) ⑨治胞转不通,或过忍小便所致,当治其气则愈,非利药可通也:沉香、木香各二钱。
  为末。
  白汤空腹服之,以通为度。
  (《医垒元戎》)
【名家论述】①《雷公炮制药性解》:沉香属阳而性沉,多功于下部,命肾之所由入也。
  然香剂多燥,未免伤血,必下焦虚寒者宜之。
  若水脏衰微,相火盛炎者,误用则水益枯而火益烈,祸无极矣。
  今多以为平和之剂,无损于人,辄用以化气,其不祸人者几希。
   ②《药品化义》:沉香,纯阳而升,体重而沉,味辛走散,气雄横行,故有通天彻地之功,治胸背四肢诸痈及皮肤作痒。
  且香能温养脏腑,保和卫气。
  若寒湿滞于下部,以此佐舒经药,善驱逐邪气;若跌扑损伤,以此佐和血药,能散瘀定痛;若怪异诸病,以此佐攻痰药,能降气安神。
  总之,疏通经络,血随气行,痰随气转,凡属痛痒,无不悉愈。
   ③《本草新编》:沉香,温肾而又通心,用黄连、肉桂以交心肾者,不若用沉香更为省事,一药而两用之也。
  但用之以交心肾,须用之一钱为妙,不必水磨,切片为末,调入于心肾补药中同服可也。
   ④《本经逢原》:沉水香专于化气,诸气郁结不伸者宜之。
  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达肾,摄火归原。
  主大肠虚秘,小便气淋,及痰涎血出于脾者,为之要药。
  凡心腹卒痛、霍乱中恶、气逆喘急者,并宜酒磨服之;补命门精冷,宜入丸剂。
  同藿香、香附,治诸虚寒热;同丁香、肉桂,治胃虚呃逆;同紫苏、白豆蔻,治胃冷呕吐;同茯苓、人参,治心神不足;同川椒、肉桂,治命门火衰;同广木香、香附,治强忍入房,或过忍尿,以致胞转不通;同苁蓉、麻仁,治大肠虚秘。
  昔人四磨饮、沉香化气丸、滚痰丸用之,取其降泄也;沉香降气散用之,取其散结导气也;黑锡丸用之,取其纳气归元也。
  但多降少升,久服每致矢气无度,面黄少食,虚证百出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2 22: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