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了,感觉真好!
下车后。绕过嘈杂的大街,踏上了那非常熟悉的青石板路。两边的青砖瓦房已翻修一新,每家每户都贴上了红春联,挂上了红灯笼,稀稀疏疏的爆竹在街边的小河旁响着。苍老的黄角树也在枝梢绽了点新芽。老了,老了!老辈们留下的这条街,早已成了游人观光的景点,居住的老街坊也搬走了不少,大多改成了门面,,经营起旅游产品。沧海桑田,真有点“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味道。也可能是人一旦上了点年纪,感慨就多了起来。人啊!世间的匆匆过客而已!
老家还是那样,小院中的槐树依然挺拔地覆盖着半截瓦房,可树上已没有了鸦雀窝。提起鸦雀窝,又想起了我儿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唱的儿歌:
鸦雀窝,板板梭,爸爸种田吗烧锅,
哥哥前方打蒋匪,妹妹上学扭秧歌。
好遥远了,那嬉戏着顽皮的伙伴们,至今还牵动我模糊的情思,甜甜的,无法忘记。
走进家门,弟妹们正在忙着准备年饭。侄儿,侄女们都拥过来,好象是欢迎中央领导一样,隆重得让我有些受不了。我们川南过年特讲究,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胃,消化力强,才能过得了那几道吃关。客人来了,先泡茶,上糖果,糖果内有炒米糖,粑丝子,寸金糖,粑果子等等,几大盘,可好吃喔!这算第一关。然后,再上干盘子,喝酒也就开使了。这下菜就更多了,什么腊耳朵,腊香嘴,腊肚片,心片,风肉,凉拌兔,凉拌鸡等等。这只算第二关。酒喝在半途,炒菜来了,麻,辣,烫,煮全上,把凉菜挤下桌去。酒喝得差不多了,祝福敬酒结束了,一个大圆火锅喷着热腾腾的气才端上桌来,象征大团员。可是,大多已经无发再吃,只尝一下就放下了筷子。
酒足饭饱,天已经渐渐黑了。把孩子们叫过来,收到了无数祝福,发出很多压岁钱。
小孩子们飞一般地跑到河边放爆竹去了,大人们就围坐在电视旁,一边看电视,一边聊着昨天,今天,明天!聊着有些古老的故事,聊着那浓浓的亲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