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06|回复: 2

[文化节] 家里的灯鱼要生养了转一贴全威技术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1 12: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验模式鱼--斑马鱼的繁殖技术  

   斑马鱼(brachydaniorrerio)原产于印度、孟加拉等国,属鲤科。是一种亚热带淡水观赏经济鱼类,成鱼体长大约5cm,呈黄褐色,体表从头到尾覆盖着水平方向的蓝紫色条纹,故又称蓝条鱼。雄性皮肤偏柠檬色,雌性皮肤偏银灰色,鳍条宽大,发达,外观十分美丽。
   繁殖特性:4月龄性成熟,5月龄体成熟,繁殖周期短,一般7天左右,一年四季都可产卵,产卵可达300~1000粒,成活率高。40日龄即可上市,市场价每条1元左右,成本低,养殖效益较显著,是一种短、平、快的淡水观赏经济鱼类。
   斑马鱼除了具有经济、观赏价值外,由于体小、卵大、卵径1~1.5mm,繁殖周转快,目前已成为研究脊椎动物(包括灵长类)胚胎发育及对外界环境变化,如紫外线、重金属盐类、农药、工业污水、放射性物质等对人类影响的良好研究材料;是一种极好的实验模式鱼;是取代青蛙、果蝇、小白鼠等作为研究对象的优良试验材料;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作者通过对斑马鱼两年多的饲养,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现将人工繁殖方法介绍如下:
   1 亲鱼培育
   饲喂亲鱼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受精卵。饲喂亲鱼用的饲料有活性饲料和配合饲料两种,所饲配合饲料蛋白质应大于40%,粗脂肪大于3.5%,水分低于4%,钙0.9%~1.6%,磷0.8%~1.4%,并添加适量对性腺发育有作用的物质,如ve、va、vd、微量元素锌等,每天饲喂1~2次。繁殖季节,每周可增加投喂2~3次枝角类、桡足类,丰年虫或开水烫过并研碎的小鱼、小虾等鲜活饲料。在饲喂时应注意:①自来水预先存放2~3天。②水质ph调到6.5~7.5。③水的ph7~8。
   2 性别鉴定
   首先看皮肤,偏银灰色的为雌性,偏柠檬色的为雄性。其次性成熟的雌鱼体形丰满,腹部膨大、松软,仰腹可见有明显的卵巢轮廓,手摸富有弹性。雄性斑马鱼腹部扁平,身材显得修长。
   3 受精
   将亲鱼公、母分开饲喂2~3天(相互之间能够看到,可在饲养箱中加一玻璃隔板,将公、母分开)繁殖时将公、母按1~2∶1比例放入产卵池中进行产卵受精。斑马鱼一般凌晨产卵,为防止亲鱼吞噬鱼卵,可用网孔2~3mm的网将亲鱼限制在产卵池的上半部活动,以防止亲鱼吞吃鱼卵。每条雌鱼可产卵300~1000粒。
   4 人工孵化
   受精结束后获得的受精卵要及时捞出,剔除异物,将眼观有白色小斑点、畸形异常卵去除。然后将受精卵移入培养箱中进行孵化,温度为25~28℃,温差不能够超过0.5℃。这期间可在解剖镜下观察胚胎的发育状况,大约经过2天孵化,小鱼就可出膜,刚出膜的鱼苗游泳能力低,静卧于水底。
   孵化时应注意:①虹吸出产卵池底的受精卵时要用直径1cm左右的皮软管,如果用硬质的吸管,有可对受精卵造成损伤。②孵化用水、清洗用水,水质要好,水温相差不宜过大,要保持相对恒定,对受精卵来说,剧烈的温度变化会引起胚胎死亡。③孵化期间每天要及时清除败育卵,勤换水。
   5 加强饲养管理 防病治病
   刚孵出的仔鱼呈淡黄色,在解剖镜下可见到跳动的心脏,流动的血液,腹部有一很大的、未吸收的卵黄囊。头2~3天仔鱼静卧于水底,此时不需要饲喂。注意及时将卵膜和白色的死卵捞出,每天更换新水,将鱼苗置于温室内,温度为25℃(可放在空调房间内)。3~4日龄时仔鱼可自由游泳(平游)并开始觅食,此时可用绢网取少许蛋黄在水中轻轻地搅动,至水微呈淡黄色。适当加喂钙素母片、复方vb液、土霉素等,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喂要少量多餐,日喂3~4次。7~10日龄时加喂草履虫,啤酒酵母等,3周龄投喂卤虫的无节幼体,并逐渐添喂配合饲料。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变化,勤换水,少喂勤添,以确保鱼苗健康生长。
   斑马鱼孵化期间病害较少。不干净水质可引起纤毛虫等原生动物侵袭孵化卵,降低孵化率。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还是高温和畸形卵引起的发育失败,只有通过合理控制孵化温度并及时清除畸形卵,才能有效提高孵化率。
发表于 2007-2-11 18: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1 18: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斑马鱼是很好繁殖的,我曾经繁殖过很多,繁殖季节15~20天就能再排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