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论坛上有不少朋友在谈论关于蝈蝈冷墩的话题,在此也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什么是冷墩?冷墩一词的定义和概念到底是什么?冷指的是温度低,但这个冷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是常说冷暖自知吗?究竟多少度才称的上是冷?
再说墩,墩其实是一个北方人常用的词,这里指的是稳妥的放置,减少干扰。墩是对应揣而言的。而揣说的就是携带,这里当然是指将装有鸣虫的虫具携带在身上,借由人体的温度保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墩和揣的对立性。
但墩和揣其实又不矛盾,墩在先,而揣于后。是饲养蝈蝈在不同时期的两种方式。墩是为揣作准备的。
综上所述:冷墩是指新蜕蝈蝈以相对较低的温度安静的饲养在一个放置于室内的容器中。
冷墩的温度多少为宜呢?极限低温不应低于19度。再低就不行了,因为蝈蝈新蜕期间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以促进外骨骼的定型固化,同时增强体力,低温不利于蝈蝈的消化吸收。所以最低不能低于19度。但最高也不要超过23度,否则无法达到冷墩的效果。最理想的温度是20度到21度。冷墩的时间在10天到15天左右是比较恰当的。
冷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延缓蝈蝈开鸣的时间。在蝈蝈翅膀的发音器完全定性后再让其鸣叫。大家都知道蝈蝈的左翅基部下方是一个音锉,音锉呈弧型,由许多的音齿构成。而右翅的边缘是刮器,鸣叫时以刮器梳刮音锉,再通过右翅的音膜区共振而发音。所有的螽斯都是这样的。而新蜕的蝈蝈翅膀还比较柔软,发音器官并没有完全定型,过早开鸣,日后容易走音。冷墩实际上就是靠温度的作用使蝈蝈在生理上没有完全成熟前暂时不鸣叫。
现在全国范围内,对鸣虫的玩养已经分化成三大流派。分别是北方的京津流派,南方的海派和近年兴起的新派。其中都涉及到主流鸣虫----蝈蝈。冷墩严格的说是京津流派冬季饲养蝈蝈的一种阶段性手法。新派玩家都是全程控温,虫始终都养在数码控制的鱼缸柜子里,温度基本恒定或者差异很小。没有以葫芦为虫具,不存在揣虫上身,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冷墩和揣怀。而海派玩家多使用有机筒子,个人认为也不适合上身。一是衣物摩擦产生静电的问题,容易粘须造成断须。二是有机筒子自身的保温性不如葫芦器。揣深了贴内,人体的浊热远超过适合蝈蝈的温度区间。永远不要忘记成虫后的冬蝈蝈的适合温度区间是20度到24.5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