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兴壶产于江苏宜兴,并因此得名。它的质地是陶而不是瓷。种类很多,以壶最为著名。宜兴壶适宜沏茶,能保留茶味,所以这种壶因此而扬名天下。
据乾隆年间《阳羡名陶录》记载:宜兴壶的始创人是金山寺的一名僧人,选用细土加以澄炼,捏坯成壶,放在陶窑中烧成。当时吴氏家童供春,偷学僧人的制壶技能,开始制壶。所以宜兴壶以供春制作的最好,流传于世的作品多位栗色,色深如古金钱,珍贵而难得。
供春之后的制壶名家是时大彬,时大彬开始模仿供春,喜欢做大壶,后来到娄东游历,听别人谈论茶道后,就改做小壶,其取得的成就无人能比。《画舫录》中记载:时大彬的壶的壶柄上有拇指痕,这是他制作的壶的标记。在以后,董翰、赵梁、元畅、时彭并称为四大名家。
当时于是大彬齐名的是李仲芳和徐友泉,制陶行业有“壶家妙手称三大”的说法。李仲芳是时大彬的高徒,他制作的壶被称为“老兄壶”。徐友泉也是时大彬的徒弟,他制作的壶样子多,别出心裁,其子也精通此艺,于是又有“大徐”“小徐”之称。所以明代生产的宜兴壶很多,而且精品也很多。
到了清代,宜兴壶的制作也没有停止,但佳品不多,只有陈曼声制作的壶还可以与明代的精品媲美。
正宗的宜兴壶,在体重、颜色、亮润方面,与磨成后未抛光而用川蜡烫亮的玉祥同,所有的提款都是阳文,字体也很工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