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3 23: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品的评价
翡翠成品的质量评价主要根据颜色、透明度、结构、净度、体积和工艺质量等方面进行。
1、颜色
颜色是翡翠质量评价的关键。翡翠颜色千变万化,色调也各不相同,民间有36水、72豆、108蓝之说。但总的来说,其颜色不外是绿、红、黄、蓝、紫、白灰、黑和无色等。在各种颜色的翡翠中,以绿色为最佳,紫色和红色次之,其它颜色均较差。俗话说“家有万斤翡翠,贵在凝绿一方”,表达的就是这层意思。按传统习惯,翡翠的颜色评价可归结为“正、阳、浓、和”四个字。 (1)正:指颜色的纯正程度,物理学上称为色相或主波长。优质翡翠的颜色要求如雨过天晴时冬青树叶的颜色一样艳绿、纯正,不能在翠绿中有蓝、黄、灰等杂色调,这些色调越浓,翡翠的颜色质量越低。 (2)阳:指颜色的鲜艳明亮程度。明度是单一色谱的明暗状况。颜色明度高为色亮(明),明度低为色暗(阴)。颜色明度高低与翡翠的结构、透明度及厚薄状况有关。明度评价的实质是翡翠绿得“阳”或是阴,即评判绿色明亮鲜灵,还是昏暗、凝滞。翡翠的阳,就是要翠得艳丽,明亮,大方,并发挥出鲜艳的光彩。 (3)浓:指颜色的饱和度,是色光波长的单一或混杂程度。颜色的饱和度高为色浓,饱和度低为色淡,色光波越单一。颜色的饱和度与所含致色离子种类、纯度密切相关,同时也较大程度受翡翠结构和透明度的影响。具体评价时,在保证透明度及其它条件的前提下,颜色越浓越好。 (4)和:指翡翠同一颜色的均匀程度。要求整件翡翠饰品的颜色越均匀越好。翡翠颜色要均匀柔和,除了颜色的均匀分布外,还必须使其与质地和透明度相互协调。
2、透明度 俗称水头,透明度高的称水头长,透明度低的称水头短。翡翠是多晶质矿物集合体,多数为半透明,甚至不透明,透明者十分罕见,很少像祖母绿单晶那样,显得晶莹通透。影响翡翠透明度的因素有: (1)组成矿物的纯度和自身透明度:组成矿物越纯,自身的透明度越高,翡翠的透明度就越高。 (2)相邻矿物颗粒间的折射率差的大小:差值越少,反射越少,越透明。 (3)组成矿物自身的双折射率值:双折射率越低,透明度越高。
(4)组成矿物晶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式: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越小、形状和排列方式越规则,则透明度越高。 (5)翡翠的裂纹、颜色深浅等:裂纹越少,颜色越适中,透明度越好。
(6)翡翠的厚度:同一品种不同厚度的翡翠,其透明度存在明显差别,厚度越大,透明度越低。故一些颜色较好,透明度差的翡翠,可通过减薄厚度来弥补;反之,一些颜色较浅而透明度高的翡翠,可通过增加厚度来改善颜色。 3、结构
结构俗称地或底。结构对翡翠质量的影响极大,它不直接影响翡翠的质地,而且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翡翠的颜色、透明度以及光泽的好坏。翡翠的结构主要与组成矿物结晶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等密切相关。组成矿物越细,矿物呈纤维状定向排列的程度越高,翡翠的质量越高,因此,极细的纤维交织结构是高档翡翠的必备条件,具备这种结构的翡翠质地细腻、油润,极具美感,价值较高。若翡翠为粒状交织结构,且颗粒粗大、结构松散,排列无序,翡翠的质量将明显下降。
翡翠组成矿物的颗粒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见表2-6-2)。
4、净度
净度指翡翠内部包含的其它矿物包裹体(瑕疵)和裂纹的程度。与其它宝石一样,净度是翡翠质量评价的一大要素。
(1)瑕疵:翡翠的瑕疵主要有白色和黑色两种。黑色瑕疵,有的呈点状出现,称为黑点,也有成为丝状和带状的,称为黑丝和黑带,主要是一种黑色的矿物,以角闪石最多,黑点多半出现在较深色的翡翠中。白色瑕疵,主要呈粒状及块状,一般称“石花”,“水泡”等,主要是一些钠长石矿物或集合体。瑕疵对高档宝石级翡翠的质量评价影响极大,对中、低档玉雕材料则可按巧色安排而制成精美玉雕工艺品。 (2)裂纹(绺):裂纹的存在与否对翡翠的质量影响较大,翡翠中的裂纹有两种:一种是由外界冲击造成的裂纹;另一种是晶体间裂纹。受外界冲击造成的裂纹对质量影响极大,晶间裂纹是由粗晶体边界结合差造成,一般影响不大,但具有晶间裂纹的翡翠质量较差。裂纹一般要在灯光下才能检查,有的裂纹非常隐蔽,需要鉴定者仔细观察。 5、工艺质量 优质翡翠,可制成贵重首饰,其工艺质量的优劣主要考虑厚薄、比例、圆度和抛光程度等,要求突出颜色、切工规整,抛光优良;对翡翠玉雕工艺品,则需要考虑工艺水平,工艺师要善于利用巧色,并施以巧妙构思、娴熟的技艺以提高翡翠制品的经济价值。高质量的翡翠工艺品应是因材施艺,图案精美,线条流畅,善用巧色。 6、重量或体积
与其它宝玉石相比,翡翠制品受重量或体积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颜色、质地、透明度、加工工艺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重量或尺寸越大,价值越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