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钟儿有怎样的形态特征?
金钟儿又名马蛉、金琵琶、蛉虫。此虫通体黑色,头小,身体扁阔,腹部略长,前翅宽扁呈椭圆形,体长16~19毫米,总体形状很象一颗饱满的阔西瓜子。
此虫肢较长,有4个跗节,后肢强健。其触须长约32毫米,从基部起,有3种颜色,基部赭色,约5毫米长;中间白色,约15毫米长;前端黑色,约12毫米。其尾部为白色。有些个体后翅伸出尾部,比2根尾须略短。
此虫的扁而椭圆形的前翅上翅脉明显隆起,呈波纹状。雌虫的体形比雄虫稍肥大,前翅比雄虫窄小些。
金钟儿的鸣声较奇特,犹太如铃声,其鸣声为“铛—铛—铛......”
金钟儿的鸣声有什么特色?
金钟儿的鸣叫,以盛暑时期叫的时间最长、次数最多,此时金钟儿的鸣声带有类似金属的响声,“铛铛”作响,清脆而洪亮,其音色和音调之美,堪称六大金声鸣虫之首,因而极受饲养者的器重和喜爱。
在此虫鸣叫时,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当有雌虫在近旁时,雄虫可叫出近乎弹琴之声,叫得特别和谐悦耳,极富有韵味。此时它的鸣声可由原先单一的“铛”声变为“嗞—铛、铛、铛”,越叫越有力越动听。
平时,白天在野外听见的金钟儿鸣声,只是雄虫叫出的基本声调,也就是“铛铛”的弹琴声。而有雌虫时,它却会竭尽全力,拿出它的全部看家本领,尽情鸣叫,即使出现干扰,它仍然继续鸣叫,不受影响。它甚至鸣得六爪挺立,两翅张开,象一朵盛开的黑色花朵,显得颇为美观。
金钟儿在夜间、在野外鸣叫时,有一种习惯,就是喜欢爬到很明显的树枝上或墙壁上、大石崖上去鸣叫,其目的是为了使声音传得更远,让雌虫容易听见,以便雌虫能寻声前来找它。
金钟儿怎样饲养?
饲养金钟儿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应该用适于其生存栖息的容器。经验证明,许多人用纸盒饲养。存活率都不会长久,甚至养了不久就逐渐死去。
金钟儿习惯于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而纸盒子内十分干燥,长期饲养就不适于这种鸣虫的生存要求了。经过不少饲养者经验,认为饲养此虫的容器最好用饲养蟋蟀的陶质盆子,上面用塑料纱制成的盖子盖上,并在盆内稍放一些水,使其经常能保持一点潮气,但不可过分潮湿,平时不让其晒太阳,白天要在盆上遮光。用这样的容器饲养能使金钟儿存活的时间最长。
喂饲金钟儿的食物,可用瓜果、菜叶的小屑粒、饭粒,间或喂点苍蝇、蚊子等小虫也可以。在深秋时节,可投放几种食物任起选择,但最好是经常变换品种,这样可让其体质保持得较好。
在晚秋气温下降至8度以下时,应将其放入塑料盒或葫芦里,放在身上为其保温。
金钟儿怎样玩赏?
1.聆听美妙的弹琴之声 金钟儿的鸣声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其鸣声“铛、铛、铛”,带有金属“颤音”,特别动听悦耳,古人曾赞誉它有“韵致悠扬,如金玉中出,温和亮彻,听之令人气平”的迷人魅力。
如果在雄虫盒中放入雌虫(即“下雌”),雄虫还会展开翅翼,发出“吱—铛铛铛”金属感极强的“弹琴”声调,异常悦耳动听,极具玩赏价值。
2.观赏奇特的打斗方式 在鸣虫中,有几种鸣虫的雄性相遇在一起时会出现打斗现象,它们都用头对头、钳对钳互相嘶咬的方式打斗,而金钟儿两雄相遇时的打斗方式却是别具一格的。它们不是用钳嘶咬,而是两虫的尾部相对,两对后肢互相缠在一起,用后腿相夹,激烈争斗时还同时发出“铛铛”、“铛铛”的鸣叫声,当斗到一方败逃时,胜方则傲气十足地高竖双翅,大声鸣叫,趾高气扬。
用腿互相夹着打斗的方式,恐怕大多数人都是未曾“见识”过的,切不可错过良机,一睹奇观。
金钟儿怎样捕捉?
金钟儿有较发达而有力的腿,它不但爬行迅速,而且善于跳蹦。有时它在树枝上或草茎上,只要稍受惊扰,就会用力一跳,让你再也找不着它。
因此,在捕捉这种鸣虫时,必须轻手轻脚地慢慢接近它,不能有脚步声或碰动周围树枝而发出的声音。捕捉它时,最好是在晚上循着它的鸣叫声去寻找,先用手电筒照准它所栖息的位置,然后用尼龙纱制的小网罩去小心而敏捷地将它罩住,再向它吹气,把它赶进网罩里面,接着小心地用手把它轻轻捉住放进预先准备好的硬质纸筒内。
在用罩捕捉时,不仅要动作敏捷,而且要一下子就罩准,否则,就容易被罩子的圆环砸死。
在树干上鸣叫的金钟儿,当你从一个方向去捕捉时,它会转移到另一面去,很善于躲避,不容易捉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准备好口较大的玻璃瓶,放在它的前方,将其快速地撵入瓶中,然后再把它捉入纸筒内。
不论用罩捕或用瓶捕,都尽量不要用手去抓,因为这种鸣虫身子很娇嫩,很易碰断它的须或腿,会极大的影响玩赏价值。
金钟儿有怎样的生活习性?
金钟儿在我国分布极广,除东北、内蒙古等气温太低的地区外,河北、陕西、湖北、四川、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地都有分布。
此虫喜潮湿阴暗环境,喜欢栖息在日光照不到的石块后面,以及墙壁下的阴暗处及潮湿的草丛中、石缝中,瓦砾堆的缝隙中,藤本植物丛中的松土下,成垛的木材堆、柴草堆中。
金钟儿虽然分布的地域很广,但数量不如同类的其他昆虫多,所以比较珍贵。
此虫有近水聆和背水聆之分。近水蛉体色黑且具有光泽,其鸣声较为响亮清脆;背水蛉身色为灰黑色,光泽较差,其鸣声发涩,音色较差。
就鸣声的音质而言,以产于浙江、江苏一带的音色最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