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鲁土豆最早是由居住在喀喀湖地区的印第安人,用野生土豆改良而来的,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聪明的印第安人把这种土豆与当地的其他野生植物杂交,结果种出了不同颜色的“怪”土豆。这些土豆有白色、红色、蓝色、紫色,还有带斑点的粉红色……而且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长条形,葫芦形、元宝形,还有猴头形、拐棍形等等。秘鲁人称其为“土生九土豆,九土豆各不同”。
秘鲁人对土豆的爱算得上是“刻骨铭心”。他们的祖先印加人认为土豆有魔力,不但种土豆、吃土豆,还用洗干净的生土豆擦头,据说可以缓解头痛;还有人把土豆敷在断骨上治疗骨折。出远门的人更是随身带上好几个土豆,充当干粮。
秘鲁有多少种土豆?谁也说不清。据了解,3000种应该没有问题。当地人种土豆不像荷兰人或美国人那样,在一块田里只种一种,而是各色土豆混种。收获的时候,自然也五彩缤纷,别有一番韵致。
秘鲁印第安人储存土豆的方法也颇有些特别,他们大多是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放一层土豆盖一层土,一直堆得很高很高,宛如一座座土豆山。
秘鲁最出名的一道菜叫“巴恰曼卡”,土语里的意思就是“大地上的锅”。首先要在地上挖个大坑,铺上卵石烧热,再放上土豆、肉和调料,盖上树叶、覆上泥土。大约过上两三个小时,这道以大地为锅、带着泥土气息的大餐就制成了。再配上两瓶自己酿制的传统名酒奇恰酒,那味道真是美不胜言。难怪一些秘鲁小伙常说:“宁看土豆,不瞧美女。”
秘鲁土豆耐寒耐旱,最适合推广到各国贫困山区,帮穷人脱贫致富。早在1971年,“国际土豆中心”就在秘鲁成立了,向世界各国努力推广秘鲁土豆,现在,这个中心的分支已扩展到十多个国家,中国也是其中之一。
(本文及图片摘编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