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经本人许可,不得擅自抄袭、摘抄、编著、复制等,转贴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怎样区别蓄养黑虫、白虫、“梆儿头(棺材头)”和金钟的葫芦
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葫芦都有腰(即葫芦最细之处),葫芦腰的内部空间称为“膛眼”,用手指测量“膛眼”的大小即可区分葫芦所蓄养鸣虫的类型。蝈蝈葫芦的“膛眼”一般在二指到四指之间(依据蝈蝈体型大小而选择葫芦器形的大小)。扎嘴体型比较小巧,其“膛眼”可为二指。下面说说黑虫、白虫、“梆儿头”和金钟葫芦器形大多为“立件”,但也有少数其他非“立件”器形,下面说说它们的区别。(此引借王世襄老先生的书中图片作以介绍)
黑虫葫芦“膛眼”一般为二指半,葫芦器形整体不高,从葫芦腰上下距离几近相同。如图1
白虫葫芦“膛眼”一般为一指半,葫芦器形较黑虫葫芦高,一般葫芦腰上距离大于腰下距离。“梆儿头”葫芦“膛眼”一般也为白虫葫芦的一指半,但其一般多有较长“雁脖”(即细而长的脖,防止梆儿头跳出逃逸)。如图2
金钟葫芦“膛眼”一般为三指到四指,有较为宽大的肚,以供适其群居的习性。如图3
下面说说老式“垫底”(搪底)的方法:
蝈蝈、扎嘴葫芦均不需“垫底”,其葫芦肚皆为中空。蓄养黑虫、白虫、“梆儿头”和金钟葫芦均要“垫底”,底一般有20~30度的斜坡,斜坡之最高处与葫芦的腰线相接,底的中心微微凹陷略有“圆匙”形状。底用“三合土”(即按1:1:1的比例混合筛细的黄土、生白灰面、细沙)加水混合微微砸实,“三合土”加水量应掌握“手撰成团,搓之即散”为好。“垫底”的时在葫芦底部稍微点几处“白膘”(以前用的猪皮膘,现在都用合成的木工胶水即为“白膘”),再用宣纸或粗草纸加水微微湿润后轻捏大致成底的形状,将湿纸团放入葫芦底部,调整其状态,后在其上放入少量“三合土”用“压子”(即“垫底”的工具一般用木头制成,也可以用适合的长柄牛耳勺)微微压实,待其干后上刷“儿茶”药液即可。用老法“垫底”用湿纸团的好处有:1、没有人保证一次性能把底垫成最佳出叫角度,内有纸团可方便调整底。2、葫芦的整体重量减轻。3、及时有少量水渗入底部,其纸团可以吸收部分,减少葫芦被“涮花”的可能。
所说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指出,欢迎大家讨论。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