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笼坊浅谈竹笼上油问题(第七集)
原创杨啸忠
(接续第六集)从要写这个题目起,笔着就忧豫再三,不知是用;“上漆“一词还是:“上油”,用了后者,是因它现在已成了流行语,正宗的上漆反到让位了,颇令人费解和无奈。
我们智慧的祖先早在六,七千年已采集,应用天然植物漆----号称国漆的生漆,来装饰和保护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认识了天然生漆的性能并应用,据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庄子•人世间》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天然生漆具有防腐蚀、耐酸、耐碱、防潮绝缘、耐高温、耐土抗性等。
天然生漆也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美名。浙江余姚河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它的物理性能与漆相同。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3400——3600年。
生漆(天然漆),稍称“土漆”,又称“国漆“或“大漆”它是从膝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休,一旦接触空气后转为褐色,数小时后表面于涸硬化而生成漆皮。生漆的经济价值很碌,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剂、耐热、隔水和绝缘性好、富有光泽等待性,是军工、工业设备、农业机柏、基本建设、手工艺品和民用家俱等的优质涤料。也是我国传统出口的重要物资之一,
并以量多质好著称于世武当我国漆树分布很广,从北纬21度至42度,东经90度至127度之间的山区都可生长,而其中以秦岭、巴山山、武陵山、大娄山、乌蒙山山脉,漆树茂密,树休高大粗壮,素有“漆源之乡’,之称。从垂直分布看,一般在海拔二百至二千五百米之间,其中以四百至二千米之间资源最盛。二千二百米以上有少量生长。从行政区域分布看,遍及全国二十三个省市,五百余县,其中以陕西、湖北、贵州、四川、,云南五省最多,其次是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山西、河北等省,其他如广东、广西、辽宁、北京、山东等省市也有相当资源。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
————————用生漆来保护,装饰,改性竹笼笔者妄推,应起源春秋战国,于这时的漆器同步发展。鼎勝于宋,明期。
没落于晚清至民国年间。可喜的是至今它仍在一些笼具做坊使用,实在难能可贵。(待续第八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