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黄二宝

诗经中描述的黄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黄雀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5 07: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专家长学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00: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8 12: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黄二宝于2011-01-30 14:02发表的 诗经中描述的黄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黄雀吗? :
关于青鸟会员mokadam的“诗经中所描述的黄雀应该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黄雀,,而是黄鹂”之论,颇让黄雀粉丝黯然神伤。对此问题觉得有必要作一探究。黄鹂,在上古时的名称应该叫“仓庚”,现代汉语中则写为“鸧鹒”。如诗经·豳风·七月中有“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之句,就是写的黄鹂,按照当时的语音应该念为“仓刚”,这样,就与春日载阳的阳字谐韵。在诗经中从未直接写过黄雀二字,一般都以黄鸟来作表述,而对于带黄颜色羽毛的鸟儿,古人界定应该不会是十分严密,有时可能指黄鹂、有时也可能指的就是现代意义上的黄雀,绝对不会仅指黄鹂而不包括现代意义上的黄雀。
如《诗经》的《秦风》中,有以《黄鸟》为题,且以黄鸟起兴的诗歌。“交交黄鸟”,这个“交交”是黄鸟的独叫之声,而这个黄鸟就可能是黄鹂,其“止于棘”、“止于桑”、“止于楚”,悲切孤鸣,引出一个独立特行而惨遭杀害的良人。
至于以后,我们见到的不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可见到了中古时期就直言黄鹂了。
再看诗经的《周南》中有《葛覃》一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凡言成群飞鸣的都指黄雀,因为“集”字的古象形字就是“群鸟在木上”(《说文解字》)的意思。此处的喈喈用来押韵的成份远要多过于拟声,“萋”、“飞”与“喈”是脂微合韵(详见王力《诗经韵读》),“其鸣喈喈”主要是摹写黄雀群飞合鸣的和谐、热闹。
再比如《小雅》的《黄鸟》诗:“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毂。言旋言归,复我邦族。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莫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写黄鸟在树间飞来飞去,而且还啄食“我”辛辛苦苦栽种的粮食(“粟”、“粱”、“黍”),这里所写的黄鸟,就是最典型的现代意义的黄雀。
.......
认同,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9 16: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文學字字珠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 10: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渊博,写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00: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10: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10: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2 07: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