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分场召开全体干部会议,布置春节放假的有关事宜。并且给各作业站下了任务,2011年增加水稻面积若干亩,要在春节期间走出去请进来,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
【我们分场是全农场最后建成的一个科级生产管理单位。常住人口3500余人,人均耕地四十亩。看起来是不错,但是近年来水田不断开发,土地在不断往少数人手里集中。因为我们这里水田用水全靠抽取地下水,所以根据机井供水量,电力变压器的正常负荷,以及农机具的最佳作业量等指标衡量,一般300~~400亩一块水田为宜。这个我们这里完全可以做到,因为我们这里是坡降只有千分之三的平原。但是一般的水稻种植户面积都在400亩以上,最多的上千亩。旱田已经不多了,继续开发水田,旱田最后会寥寥无几。很多农场职工将无地可种。----笔者注】
走出三楼会议室,看到走廊有很多人在等待X银行办理贷款。【我们分场建场晚,作业站{相当于农村的大队,股级编制}小,人口少。所以作为撤站拆迁的试点单位,拆迁户统一到分场居住。为此,还盖起了若干栋居民楼,这些人就是办理买楼贷款的拆迁户。----笔者注】
压在心底很久很久的一个问题,促使我敲开领导办公室的门。
“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说?”简单寒暄后,我直截了当地问领导。
“当然可以说,不要有什么顾虑。”领导习惯地摸起了中性笔,随后又放下了,“随便说 ,不要拘束,我也不做记录。”
“继续开发水田,会不会影响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我说,“现在粮食价格好,种地效益高。可今年不少人要无地可种,靠什么生活啊?”
“条条道路都致富,何必都拴在土地上。”领导毫不犹豫地说。
“可我们这里没有其他的行业,职工也只有种地谋生啊?”我不服气地说。
“他们也可以种水田,也可以走出去打工。”领导回答我。
“水田是要有规模的,再说一亩地上千元的投资他们也负担不起。”我随后举例,想说明自己的观点。
“你也是机关老同志了,现在是跨越式发展,不能有小农意识。”领导严肃起来“你这些话只能到此为止,不能在外面说。真是的,简直是杞人忧天。”
“我知道工作纪律,不会犯自由主义的,但是不吐不快。”我说完,就告辞了。
楼道里依旧人头攒动,很多都是熟悉的面孔。这里将来有多少会被房贷和无地可种变成新的贫困户呢?这个念头刚刚冒出来,就激灵灵打了个冷战。
外面雪不大 ,风不小。正逢大集的主街上,稀稀拉拉的人群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我感到憋屈,就把羽绒服的帽子脱下,深深吸了一口寒冷的空气。心底一个声音在不断地响起:“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