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小鸟飞花

水生植物——图片大家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 22: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荸荠E. dulcis莎草科 Cyperaceae
荸荠属 Eleocharis
原产印度,中国主要分布江苏、安徽、浙江、广东、湖南等地
别名
马蹄 、蒲荠(浙江柳市、浙江台州、安徽芜湖,荠的发音和国语相同)、果子(安徽无为)、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浙江杭州]、慈姑(四川)、蒲萁(安徽泾县和湖北广水)、皮丘(湖北荆州)、 钱葱(广东潮汕)、慈姑(湖南邵阳) 、磁米(湖南岳阳)、磨荠(湖南汝城)、蒲丘(四川、重庆)、蒲箕(贵州)马荠(江西瑞金)
荸荠属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喜生于池沼中或栽培在水田里。它的繁殖采用球茎亦称果球进行无性繁殖。荸荠喜温爱湿怕冻,适宜生长在耕层松软,底土坚实的壤土中。在栽培上,要求有20—25厘米的耕作层,这样既利于球茎的生长发育,又不致球茎深钻 ,个体发育大小均匀整齐一致,也有利于掘收。耕层过粘,不利于球茎的膨大,腐殖质过多,球茎的含糖量降低,甜味差。它适宜在浅水中生长,在营养需求上,要求氮肥较少,磷肥较多。
  在整个生长期中,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其全生育过程如下:
  (一)萌芽:气温达10~15℃时,80%以上球茎可萌芽,同时抽生发芽茎,并向上抽生叶状茎,当幼苗有5~6根叶状茎时,便向下萌生新根。
  (二)分蘖与分株:7月底~8月初移植的荠苗,3~5天返青后,发芽茎顶端的保质茎,向上抽生叶状茎,经不断分蘖,形成母株丛。与此同时其侧芽向四周发生若干根匍匐茎,伸先3~4节10~15㎝后,其顶端肉质茎的顶芽,继而向上萌生叶状茎,连续分蘖,又形成新的分株。如此反复地分株和分蘖,株丛随之逐渐扩大,叶状茎数直线上升,一株地上茎数可扩大到300~400根。气温在25~30℃时,分蘖分株发生最快。进入9月份后,气温逐渐下降,光合产物的积累量则逐渐增多,匍匐茎的生长由水平方向转而朝土下斜向生长,俗称“下带”。10月上旬以后,不再产生叶状茎,此时所有的匍匐茎先端开始膨大,球茎开始形成。 荸荠的产量取决于球茎的数量和大小,而后者又是由分株的次数及地上茎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正如前述,气温在25~30℃时分蘖分株发生最快,一个分株约10~15天发一档分株。在我地一般可发生分株2~3档,多的可达5~6档,全株共有分株30~40株。9月下旬以后,气温下降明显,不再发生分蘖。因此,争取在适宜气温下,取得一定合理分株数,保证地上叶状茎的数量和质量,荸荠最好要在7月底移栽完,最晚的移植也不能迟于立秋。

荸荠(图4)
(三)开花与结荠:当植株基本上停止分株分蘖,地上茎的同化物质便大量向地下贮藏器官即球茎运送,这时叶状茎顶端抽生穗状花序,进入始花期。与此同时,地下部也相应抽生结荠茎,地上开花盛期,也是地下结荠期。寒露(10月上旬)时球茎已成形,小雪(11月下旬)后,地上茎逐渐由上向下枯黄,球茎此时充分成熟。球茎皮色也由白色转变成黄棕色至红褐色。冬至(12月下旬)至小寒(元月上旬),球茎内糖分含量最高。
  (四)对水、肥的要求:荠苗定植后,要求较高土温以利返青分蘖,宜灌浅水稳苗。随着分蘖分株增多,蒸腾量加大,应逐渐加深水层,促进地上茎群体形成。封行后灌深不,控制分蘖分株形成,提早结荠,球茎增多、增大,但应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荸荠整个生长期都不能缺水,如不徒长不应搁田断水,特别是球茎膨大期,更不宜缺水。 荸荠株丛多而大,结球荠期所需各种养分及同化物质也多,因此基肥要足。在分蘖分株时段要求充足 氮肥,更不可缺肥,以保证荸荠够苗株足。进入结球期后,则不宜再施氮,否则徒长,引起倒伏,影响结球,并加重病害的发生。钾素对改善球茎的品质,促进氨基酸、蛋白质析合成和糖分、淀粉的运转积累有重要的作用,除作基肥外,还要在荸荠生长期追肥钾素,此外,充足的钾肥还能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磷肥对荸荠也有类似的效应。所以种植荸荠一定要氮磷钾肥三要素配合,尤其在始花结荠期前后不可缺少磷钾肥。此时如能喷施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等,都可收到球茎粗大、提高产量的效果。

荸荠(图2)
功效:荸荠中含有磷是根茎蔬菜中最高的,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对牙齿骨骼的发育有很大好处,同时可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因此荸荠适于儿童食用。英国在对荸荠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不耐 热 的抗菌成分——荸荠英。这种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抽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效果。这种物质还对肺部、食道和乳腺的癌肿有防治作用。荸荠还有预防急性传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脑膜炎较易发生的春季,荸荠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营养,最宜用于发烧病人。它具有凉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等功效。
 适合人群:是大众食品。儿童和发烧病人最宜食用。
 适用量:每次10-个左右。生吃、熟吃都可以。荸荠属于生冷食物,对脾肾虚寒和有血淤的人来说不太适合。
调整大小 DSCF5265.JPG
调整大小 DSCF5266.JPG
调整大小 DSCF5267.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22: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葱 :Scirpus tabernaemontani Gmel

  科属:莎草科藨草属。

  别名:管子草、莞蒲、冲天草

  水葱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各省。朝鲜、日本、澳洲、美洲也有分布。花叶水葱主要产地是北美,现国内各地引种栽培较多。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挺水草本植物。株高1~2米,茎杆高大通直,很象我们食用的大葱,但不能食用。杆呈圆柱状,中空。根状茎粗状而匍匐,须根很多。基部有3~4个膜质管状叶鞘,鞘长可达40厘米,最上面的一个叶鞘具叶片。线形叶片长2~11厘米。圆锥状花序假侧生,花序似顶生。苞片由秆顶延伸而成,多条辐射枝顶端,长达5厘米,椭圆形或卵形小穗单生或2~3个簇生于辐射枝顶端,长5~15毫米,宽2~4毫米,上有多数的花。鳞片为卵形顶端有小凹缺,中的伸出凹缺成短尖头,边缘有绒毛,背面两侧有斑点。具倒刺的下位刚毛6条呈棕褐色,与小坚果等长;雄蕊3条,柱头两裂,略长于花柱。小坚果倒卵形,双凸状,长约2~3毫米。花果期6~9月。

  水葱主要变种有南水葱(Scirpus validus var. laeviglumis Tang et Wang)与原种的不同之处是鳞片上无锈色突起的小点。花叶水葱(Scirpus validus cv.zebrinus)(见照片)与原种的区别是圆柱形茎秆上有黄色环状条斑,比原种更具观赏价值。

  生长习性:水葱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需阳光。自然生长在池塘、湖泊边的浅水处、稻田的水沟中。较耐寒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地下根状茎在水下可自然越冬。

  栽培管理:可露地种植,也可盆栽。水葱生长较为粗放,没有什么病虫害。冬季上冻前剪除上部枯茎。生长期和休眠期都要保持土壤湿润。每3~5年分栽一次。
调整大小 DSCF0859.JPG
调整大小 DSCF0861.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 23: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名称:芦苇   拼音:lú wěi   注音:ㄌㄨˊ ㄨㄟˇ
别名:苇、芦、芦芛、   
拉丁学名:Phragmites australis
科名:禾本科   
品种:卡开芦、爬苇、日本苇、丝毛芦、细叶芦苇,等
形态特征
  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秆高1~3米,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长10一40cm,小穗有小花4—7朵;颖有3脉,一颖短小,二颖略长;第一小花多为雄性,余两性;第二外样先端长渐尖,基盘的长丝状柔毛长6—12mm;内稃长约4mm,脊上粗糙。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
生态习性
  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
芦苇是经常见到的水边植物,芦苇常会和寒芒搞混,区别是芦苇的茎是中空的,而寒芒不是,另外,寒芒到处可见,芦苇是择水而生。
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顶生,疏散,长10~40厘米,稍下垂,小穗含4~7朵花,雌雄同株,花序长约15~25公分,小穗长1.4公分,为白绿色或褐色,花序最下方的小穗为雄,其余均雌雄同花,花期为8~12月。芦苇的果实为颖果,披针形,顶端有宿存花柱。
产地分布
芦苇生长于池沼、河岸、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苇塘。在我国则广布,其中以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腾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额敏河谷,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苇区,是大面积芦苇集中的分布地区。
DSCF5404.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 08: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很多水生植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