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没有现成的图片,只能提供斑蛉和金蛉子的文字说明,大家看看。
斑蛉又名花蛉、小针蟋、黑斑针蟋、斑腿针蟋、斑针蟋,属直翅目蟋蟀科,因其后肢上有黄色和黑色的斑点而得名。此鸣虫体形较小,仅5~7毫米,体宽3毫米左右,但触须特长,可达15~18毫米,通体黑褐色,其前肢、后肢上皆有明显的黑白花纹,故又称为”花蛉“。斑蛉的头部有4条黄色直纹,头额两边有“八”字形的花纹,胸部有黑色的细毛,背上、四肢及大腿处均有白色茸毛。前、中、后肢的基部嫩白,近于透明,翅上有2条长弧形脉纹。因产地不同,体色也有些差别,有的黑色多于黄色和白色,有的黄白色多于黑色,有的则是黑白对称。从它花斑的腿部,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和其他鸣虫的区别.雄虫的前翅较短,不超过腹部,翅脉清晰;雌虫前翅更短,仅长至腹部的一半。雌雄虫都有较短的尾须,尾须也呈花斑状。雌虫的产卵瓣较直,稍向上斜伸,为赤褐色管状。雄虫的前翅半透明,长达腹端;雌虫的前翅不透明,有数条平行横脉,产卵瓣与后足股节的长度相等,平而直,向上斜伸,为黄褐色
金蛉子又名唧蛉子、金蛉、蛣蛉,属直翅目蟋蟀科的小鸣虫。因其身体闪亮如金,鸣叫的声音清脆,犹如金属铃子的响声,故被饲养者称为“金蛉子”。它全身呈金黄色,有1对绿色的复眼,金色的前翅下略显黑色。其触须既细长又长,长度可超过其身长的1倍,从基部到须端有3种颜色:基部褐色,中间白色,尖端黑色,有趣而奇特。此鸣虫前翅发达而宽长,几达尾部顶端,前后翅较硬厚,具有金属的光泽,前左翅薄而透明,折叠于右翅下面。体后有1对尾须,八字形分开,前、中、后3对足都较长。后肢长大而强健,使其蹦跳有力,爬行快速。雌虫较雄虫肥大,尾端有褐色产卵器,略向上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