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8-23 12: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南阳玉
独山玉被开采利用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59*年发掘的南阳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独山玉器出土。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玉器中,也有多件独玉制品。有关南阳产玉的记载最早见于秦代,而大规模的开采据推测始于西汉时期。张衡的《南都赋》中有云:“其宝利珍怪,则金采玉璞,随珠夜光,珍馐琅珩,充溢圆方,琢雕狎猎,金珠琳琅。”极言南阳玉石开采和加工制作的盛况。《汉书》中对此亦有记载,南阳独山脚下的沙岗店,即为当时全国闻名的“玉街寺”,是南阳玉雕生产和销售贸易的集散地。
南阳师范地理系副教授、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富建说,从南阳黄山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独玉铲、独玉凿、独玉璜、独玉簪等起,建国以后南阳各地考古发掘的各个时代独山玉器已有数十种近千件。从这些出土玉器看,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是南阳玉业辉煌的时代。
至于南阳人制作独山玉的具体年代,江富建说,过去,考古专家认为在踞今6000年前,但在去年召开的中国独山玉文化学术研究会上,文物专家对此作了重新认定,认为应该是在踞今7500年前。
江富建说,踞今七千年至四五千年前,南阳先民就方泛活动于唐(河)、白(河)、湍(河)、丹(江)4水及淮河上游一带,留下了近白处新石器时代遗存时代上溯到7500年前,即仰韶文化早期,将“南阳黄山人”生活和制作独山玉器历史的年代推前了1500年。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南阳有多少玉雕方面的人才?这个数字无法统计。但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了一些相关信息:南阳玉雕企业与中央美院等25所大专院校签长期培养人才合同;仅镇平县每年就选送3000名以上人员加各类培训……这些学有所成的玉雕人才,为南阳玉雕作品注入了文化色彩和独特风格。
对于南阳的玉雕作品,国内宝玉石界的专家普遍认为,南阳玉雕荟萃多路文化,博采百家众长,融京津工艺之雄浑,苏扬工艺之俊秀,粤闽工艺之纤巧,滇缅工艺之粗犷为一体,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魅力。人物类,有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佛像及中外古典名著、神话传说的人物形象;花鸟类,有形态各异的鸟虫花卉;山水类,有造型奇特的峻秀优美的山水、园林、盆景、亭台楼阁;炉薰类,有巧夺天工的各种炉薰、鼎塔器皿;兽类,有形态逼真的自然界物种生灵;首饰类,有翡翠、玛瑙、天然水晶和各种戒指、手镯、项链、挂件等各种艺术品种。此外,新开辟的茶具、酒具和玉编磬、玉编钟、玉笛、玉箫等系列乐器类,在全国独一无二,为玉雕业增添了新的内涵。可以说,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玲珑剔透的南阳玉雕,无不彰显着南阳玉文化的光彩。
独山玉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镇平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刘晓强说,独山玉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生性湿润玉质细腻,这是其它玉所无法比拟的。玛瑙虽然颜色不错,但质地太透,不够润美——太透有轻浮之感,只有润美才具有含蓄意味。除玛瑙外,其它各种玉石的颜色都没有独山玉丰富多彩。从这方面讲,独玉是真正的质润色美的世间美玉。
刘晓强拿两件作品阐释独玉的美妙。其一是该公司喻朝光设计创作的《红高粱》。在这幅作品中,一支浩浩荡荡的乡间迎亲队伍,吹吹打打行走在乡间大道上,左边是一块黑色的山石,上面还杂生着树森木花草,右边是一大片高粱地。一排排红高粱迎风抬展,一簇簇沉甸甸的高粱穗紫红紫红的弯下了腰,就像一群红着脸的姑娘,簇拥着,嬉笑着。中间的道路上,是敲锣打鼓的迎亲人群。白色独玉是这件作品的本色,显得洁净润美,而紫红俏色的运用,更渲染了作品主题的热闹气氛。整件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另一件作品是雷天柱、张鹏的花卉作品《花好月圆》。这件作品,集中了独玉最漂亮的几种颜色,而且把这些颜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你看那洁白的玉兰花、紫红的牡丹花,翠绿的竹叶,还有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在花丛下鸣叫嬉戏的小鸟,无不把人引入到一个心旷神怡的境地。它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立体图画,更是一首诗,歌颂着大自然的美丽。这样的作品,真正赋予了独玉永远鲜活的生命,永恒美丽的灵魂。 |
|